​(心韻·中子)《梁祝》協奏曲的六十年 中子

 一直以來都是極為喜愛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這部不可多得的中國作品,在世界樂壇上也是極為著名,不久前《梁祝》的作者之一陳鋼,應邀來到澳門大學演講,內容就是介紹《梁祝》協奏曲這六十年的經過歷史,如此難得的機會,自是爭取成為座上客,對《梁祝》有進一步的瞭解。

 一九五九年,陳鋼和另一位作曲家何占豪,當時仍是上海音樂學院的年輕學生,那個時候正是建國十周年,音樂事業亦是處在一個發展萌芽的階段,兩人為了探索交響音樂的民族化,於是選擇了這一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吸取了江南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成功地創作了這部單樂章帶標題的小提琴協奏曲,作品旋律優美,色彩絢麗,又通俗易懂,藝術又華麗動人,在國內迅速風行,被譽為是中國民族的交響音樂,海外音樂評論家則稱之是蝴蝶的愛情協奏曲,是一部迷人、具有獨創性的作品。

 《梁祝》協奏曲在音樂形象的設計上,是根據協奏曲的形式特點,對內容和主題曲調作綜合提煉、發展和創造;在結構上,根據標題內容的需要,運用了交響協奏的奏鳴曲式寫作手法,很好地表達了戲劇內容的對比;在藝術處理方面,為了充分發揮交響音樂化的特點,使之轉為具有中國民族特色,因此吸收了我國吸取音樂中豐富的表現手法等;在小提琴獨奏方面,借用了我國民族樂器的一些演奏技法和效果,使之更有風味,發出令人矚目的藝術光彩。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自面世以來,六十年來盛行不衰,在其發源地上海,有梁祝小提琴比賽的設立,鼓勵更多的青年學生在這部作品上多加研究學習,使之傳承下去。記得早幾年成功演出《梁祝》的俞麗拿,也曾來澳演出示範,為澳門樂壇掀起了一陣梁祝小提琴熱潮,此外更要一提的是,由澳門文化局主辦的澳門藝術節,今年亦已進入第三十個年頭,在第一屆的時候,那年仍是由葡國人在主理澳門行政事宜,音樂界獲得的資助遠遠不及現時那麼充裕,但當年的澳門音樂工作者,雖只是業餘組織,卻敢於逆難而上,通過多方面的努力,成功地在第一屆澳門藝術節上演出《梁祝》,成為當年的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