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環保出新招 力破「垃圾分類」難

  【香港中通社北京六月二十三日電】(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莊恭)每晚飯後,家住北京東城區崇外街道某住宅小區的王女士一家都會出門遛彎兒,而這個習慣近來有了些新的改變。

 「現在,我、兒子、老公會分別提三袋垃圾下樓:一袋厨餘垃圾、一袋可回收或有害垃圾、一袋裝著其他垃圾。」王女士告訴中通社記者,「自從小區被選為北京市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分類扔垃圾方便許多,還有專業人員上門科普,我們一家也有了垃圾分類的習慣。」

 記者來到王女士家所在的小區發現,每棟住宅樓下都配備有一個「互聯網+垃圾分類積分站點」,站點的幾個垃圾桶分別標註著「厨餘垃圾」、「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而垃圾桶上方的指示板則寫有分類內容、不同類別垃圾的去向和收運單位名稱,現場還有一名垃圾分類指導員幫助居民分撿垃圾。

 值得注意的是,指示板上有一處二維碼。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市民將垃圾扔進對應的窗口便會獲得積分返還,不同數額的積分可兌換不同的生活用品。不熟悉智能手機的老年人則可辦理二維碼紙質卡,由垃圾分類指導員掃碼為其積分。

 「過去也有分類垃圾箱,可早上出門時你會發現,這些垃圾都被混裝進了同一輛垃圾車,不用細究也能猜到在家裡『分門別類』的垃圾最終『殊途同歸』。」王女士說,「現在,我們不僅知道自己的環保努力沒白費,還可以攢積分,兌換厠紙、洗衣液、垃圾袋……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據悉,目前北京已在百分之三十的街道、鄉鎮創建了一百個與此類似的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到二0一九年底,示範片區覆蓋率將要達到百分之六十,覆蓋總計二百二十四個鄉鎮街道。

 此外,出台於二0一二年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訂工作也已列入二0一八——二0二0年立法規劃。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孫新軍日前在一檔直播訪談節目中表示,新修訂的條例將不僅對單位,也對個人明確垃圾分類責任,對混合投放垃圾現象將處以一定數額的罰款。

 對此,就讀於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李立(化名)認為,垃圾分類問題對於人口稠密、土地緊缺的一線城市而言并非易事。一方面要解決與垃圾分類相適應的硬件配套設施和精細管理問題,另一方面則要面對市民的素質問題。

 「應該注意到,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不少市民沒有了『賣破爛』的習慣,而是會把可回收物與其餘垃圾一并丟棄,不僅造成資源浪費,還加重了垃圾處理的負擔。因此,面向個人的垃圾分類教育、對個人垃圾分類責任的監督同樣重要。」李立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