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者園地)奔放不羈的普朗克 樂飛

 筆者於六月十五日欣賞「鋼琴雙傑」音樂會後,才知上期發表的部分資料為對節目表的錯誤理解。音樂會中約臣兄弟(Lucas & Arthur Jussen Brothers)參演的曲目,只有普朗克的《D小調雙鋼琴協奏曲》,其餘作品包括史特拉汶斯基的《俄羅斯詼諧曲》與普羅科菲耶夫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組曲》均屬原創管弦樂作品,並非改編由雙鋼琴演奏,先作出更正。

 來自荷蘭的約臣兄弟已出道好幾年,仍很年輕,Lucas(略矮那位)二十五歲,Arthur二十二歲,這對兄弟自幼顯現鋼琴天賦,曾隨葡萄牙鋼琴家Maria Joao Pires學習,奪得多個國際獎項後,近年聲譽日隆,演出合約不斷,唱片銷量亦甚佳,已灌錄的包括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及一些法國作曲家的四手聯彈或雙鋼琴演奏作品,其中不少獲唱片獎項,最近期的錄音正包括今次帶來澳門的普朗克《D小調雙鋼琴協奏曲》,值得留意的是,這演繹曾被法國傳媒評為同曲的最佳唱片版本。

 約臣兄弟剛踏上表演台,輕鬆的表情已讓人感受到他們無拘無束的坦率個性。二人合作緊密無間,心領神會的默契,加上機敏、靈巧的觸鍵,帶出普朗克樂觀好動的音樂性格,讓作品更發揮出活潑俏皮的效果。此協奏曲中有不少樂句接力的巧妙安排,顯見作者匠心獨運的樂思,約臣兄弟在這方面有極佳的發揮,兩者聲部對答、互補、銜接均平順流暢,效果可謂天衣無縫。樂團始終與鋼琴保持著極佳的呼應關係,這協奏曲中的打擊樂地位很重要,繽紛多樣的敲擊樂器此起彼落,加上銅管、木管相互交織,令人耳不暇給。普朗克的音樂,被認為具有一種頑童性格,約臣兄弟指下的奔放音符,正能盡情揮灑出那種敏捷而爽朗的力感,清新自由的氣息有如疾風拂面,讓演繹者和欣賞者都感到「過癮」。

 在encore段落,約臣兄弟首先彈奏了一首頗炫技的雙鋼琴作品,是Igor Roma所作的Sinfonia 40。我們聽到混和了ragtime元素的莫札特第四十號交響曲旋律,在二十根指頭高速驅策下,左右穿插的琴音有如火花四溢,教人眼花繚亂,實在是很好玩的音樂。第二首加奏的是四手聯彈作品,好像是舒伯特的東西,頗抒情,兄弟二人的交流不僅在樂句的銜接與和聲的統一上,亦體現在情感的融會中。

 表演台上的約臣兄弟明顯享受著彈奏,樂迷很容易感受到他們傳遞出的輕鬆歡愉訊息。他們演奏時一般由Lucas彈高音或主音聲部,但可看出兩人琴技不相伯仲,演繹風格亦頗一致,除了聯手表演,很多時亦會各自擔當獨奏,證明各人擁有獨當一面的技藝。曾在網上看過Arthur彈奏的舒伯特即興曲的音樂會實況,成熟技巧結合深刻情感,演繹感人至深;也看過Lucas奏貝多芬的Waldstein奏鳴曲,技術沉穩老練,氣度不凡,表現媲美很多大師級鋼琴家。他們出道時間雖短,但已擁有相對廣泛的保留曲目,雙鋼琴作品量雖有侷限,但可各自任獨奏的條件,卻為演繹範疇帶來無限可行性。他們技巧紮實,風格隱重,可塑性高,即使僅就合奏範疇而言,表現已屬出類拔萃,記得曾兩度來澳的Katia & Marielle Labèque嗎?約臣兄弟的成就肯定比這對姊妹高。

 音樂會下半場節目是普羅科菲耶夫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組曲》,這部輯自同名芭蕾配樂的作品,韻味獨特,戲劇性豐富,高潮迭起,音響凜冽澎湃,是充份展現創作才華的音樂。一曲Dance of the Knights以充滿動感和懾人張力的樂句起始,中段又突然令人陶醉在抒情浪漫的氛圍中,簡直是熱力與詩意的完美結合。

 史特拉汶斯基的《俄羅斯詼諧曲》是這場音樂會的序曲,而加奏的則是佛瑞的《孔雀舞曲》(長笛獨奏美極),同場演奏四位二十世紀音樂天才的作品,安排相當恰當。對比起來,樂團在下半場有更佳發揮,團員精神集中,弦樂音色乾淨,各聲部切入準確,鮮見錯漏;上半場協奏曲中管樂各部亦有上佳表現,但敲擊樂在個別落點有稍遲的傾向。指揮莊東杰手法很精確,澳門樂團在他指揮下,整體表現似乎比平時勝上一籌,或許良好的合作除了恆常訓練,也需要新鮮的融合與刺激吧。

 有關「羅密歐與茱麗葉芭蕾配樂」的唱片,推薦Lorin Maazel指揮克里夫蘭管弦樂團演奏的一九七二年錄音,2CD的廉價套裝輯錄了此芭蕾劇的所有配樂,不僅演繹完美,錄音更達「發燒」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