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隨筆)紀念貝遼士 風雲

 法國的黃背心運動,持續了多時,市民湧上街頭,為表達他們的理想,不惜在街頭上進行長期的鬥爭活動,法國近百多年出現過很多次的民主運動,對世界局勢有不小的影響,他們中有不少音樂家,除了創作音樂之外,還是街頭鬥士,較早期的就有一位著名作曲家貝遼士,他年輕時是個富有小資產階級革命精神的浪漫主義作曲家,曾寫過《希臘革命大合唱》等進步作品。法國七月革命的時候,他就曾走上巴黎街頭高歌《馬賽曲》,今年是他逝世一百五十週年。

 貝遼士自幼喜愛音樂,他出生在一個南部小鎮的醫生家中,但家庭不喜他學習音樂,只望他能懸壺濟世,但他卻十分堅持,最終以和家庭脫離關係為代價,選擇走上音樂創作的道路,正因為這樣,他一生都是在貧困中度過,六十六歲病逝巴黎,而妻子和兒子更是先他離世。

 貝遼士雖然是一生貧困,但在音樂創作上卻是大豐收,他曾將《馬賽曲》改編為大型管弦樂隊與二重合唱的樂曲,以表達他個人的抱負,而在這一年,他創作了《幻想交響曲》而使他聲名鵲起,這部作品反映了當時歐洲一些藝術家的逆境情緒,而在藝術處理上,更從標題音樂創作和交響樂配器兩個方面,為後來的浪漫主義音樂提供了寶貴經驗,當時德國的大音樂舒曼就曾撰文高度評價;而匈牙利鋼琴家李斯特亦將它改編為鋼琴曲,並出色地加以演奏;至於意大利的小提琴宗師帕格尼尼,更對此作品推崇備至,並建議提出作一部中提琴與樂隊的作品,這就是著名的交響曲《哈羅德在意大利》了。此外,貝遼士亦因創作這部作品,感動了他的女友而成婚,至今仍是西歐樂壇的佳話。

 貝遼士另一部作品《羅密歐與朱麗葉》,也是和感情有關,這部莎翁名劇,他將之寫成有獨唱、合唱和樂隊的大型作品,面世一百八十年,仍是那麼震撼人心!此外他著名的創作尚有很多,他在創作的時候力求創新,除採用固定樂思的手法之外,更以新穎、明澈的配器效果和戲劇化的處理來豐富交響樂的表現力,而所著的《配器法》一書,亦已成為西歐音樂技術的經典文獻之一,至今仍是深受樂壇所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