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者園地)國際音樂節巡禮 樂飛

 上篇談及本屆音樂節是有點讓人失望的,維也納愛樂的戶外演出,音響效果令人擔憂,且兩場音樂會皆選同一套節目,實有「慳水慳力」之嫌,國際一級樂團何不趁機展示其精深廣博的保留曲目?歌劇方面,以全新手法包裝的《魔笛》是有一定看頭的,值得捧場,可惜今屆缺了音樂劇(musical),在節目多元化上明顯不及往年。

 其他類別演出無論質和量均較單薄。室樂方面,有保加利亞小提琴家盧塞夫(Svetlin Roussev)與韓國鋼琴家孫烈音(Yeol Eum Son有譯宋悅雲)合作的兩場音樂會。一九七六年出生的盧塞夫是當時得令的新生代小提琴家,三十歲已成為巴黎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擁有廣泛的保留曲目。鋼琴家孫烈音更比盧塞夫年輕十年,同樣很早出道,這兩位活躍於國際樂壇的音樂家,將聯袂獻上兩場音樂會。

 首場選曲實在有點「爛」,為何又是Franck的《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筆者在歷年澳門音樂節已不知聽過此曲多少遍了,這部作品無疑很易接受、也很優美,但色彩太濃烈,也煽情了點,實在不宜多聽(個人感覺)。聖桑的《引子與迴旋隨想曲》也屬這範疇音樂,但現場欣賞這部炫技作品則有另一番刺激感。對筆者來說,節目表中一位近代保加利亞作曲家的作品反而更吸引,Pancho Vladigerov(1899-1978)的《D大調小提琴奏鳴曲》充滿斯拉夫民族色彩,且具有濃烈的吉卜賽音樂特色,風格較傳統,不難欣賞,可說為這場演出帶來一定的新鮮感。

 盧塞夫與孫烈音的次場演出則與世宗獨奏家合奏團(Sejong Soloists)合作,他們將在其中一環節共同演奏曼德爾頌的《D小調雙重協奏曲》(MWV 04),此曲雖是作曲家十四歲時作品,但已表現頗成熟的手法,曲風優雅,旋律明快,無疑是天才手筆。

 世宗獨奏家合奏團是韓國首屈一指的弦樂團,他們將同場演奏Anton Webern的Langsamer Satz,此曲寫於作曲家仍未開展十二音列創作的年青時期,原作為弦樂四重奏,後改寫成弦樂隊版,十分鐘內奏完的作品,旋律醉人,和聲優美,情感深刻,體現傳統浪漫主義音樂特色。音樂會另一主打曲目《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四季》,是阿根廷作曲家Astor Piazzolla為弦樂團與主奏小提琴而作,屬相當有趣的「搞作」音樂,靈感來自Vivaldi的四季。二零一五年小提琴家Gidon Kremer曾率領波羅的海室樂團在音樂節中演繹這部作品,效果新鮮奇特,妙趣橫生,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世宗獨奏家合奏團的另一場演出,被譽為澳門小提琴神童的蘇飛雅亦有份參與,她將與樂團合作演繹海頓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海頓的作品雖然較簡單,主奏在技術上似乎沒大難度,但挑戰性在於玩出樂曲的風格和韻味,澳門樂迷一定十分期待蘇小姐的琴音。樂團將同場演奏韓國作曲家姜碩熙的《平昌的四季》,還有柴可夫斯基的《C 大調弦樂小夜曲》,這兩套作品,相信大多數樂迷對前者感到陌生,後者則耳熟能詳,筆者亦一樣,故無從介紹,亦無需介紹了。

 Dorian Wind Quintet在音樂節有兩場演出,首場結集了不同時期音樂,傳統作品為改編曲,其餘屬原創的近代作品;次場屬Billy Childs作品專場,屆時這位爵士鋼琴家兼作曲家將聯同五重奏演繹自己的作品,包括世界首演的《生態系統》(Ecosystems)。Childs的作品雖為爵士範疇,但部份包含了world music及classical music元素,他多次獲格林美獎,才華已被樂界充份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