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狂的成因 李安
曾經讀過一篇文章,內容說的是一個廿多歲的女生有一個古怪的癖好,就是每逢經過超級市場,都忍不住衝進去買「垃圾零食」。薯片、蝦條、巧克力、啫喱、糖果等不同品牌的零食,明明家裡已經有一大堆了,包裝也未曾打開過;但仍不停地買買買,家中的零食多得要放進衣櫥裡收納才行。你說這個女生是患有購物狂症嗎?又不可以這樣說,因為她獨孤一味只買零食,不沉迷買其他貴價物品;而且零食價格又不是貴,每次經過超市花費數十元買零食又不算是「大花筒」,其實還可以接受的。
最後,心理學家分析出上述女生之所以對「購買零食」充滿慾望,原來是為了填補童年的缺失。因為女生的童年時代,父母認為零食無益,故從來不讓她吃零食,下午茶也只可以吃水果或飲營養牛奶。但小孩子都是饞嘴的,身邊的同學可以拿著薯片大口大口的吃,自己在一旁怎會不流口水?因此,父母在童年的禁令對女生的成長影響深遠,待女生長大後,擁有絕對自由權利時,她便一直沉醉於買零食,目的就是填補童年的缺失和遺憾,即使家中有十包一模一樣的薯片也好,還是不夠滿足,要買下第十一包。
童年的抑壓影響深遠,於是長大後便如病態般把遺憾填補回來。筆者小時候也經常被父母禁吃零食,但頑皮的我經常偷偷地買來吃,所以長大後幸好沒有患上任何強迫症。
現在,當上了父母,有時候寶貝女兒會扭計買零食,我應否酌量容許一下她嗎?縱然知道零食無益,但如果每次都拒絕女兒,久而久之,她承受太多的失望,這樣的童年生活又一定會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