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粵劇《霸王別姬》劇組 內地觀眾認「新編」

 熟悉京劇《霸王別姬》和梅蘭芳版虞姬的北京觀眾,近日迎來香港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帶來的新編粵劇《霸王別姬》。這部僅有「霸王」、虞姬和馬童三個角色,演員平均年齡三十多歲的小劇場粵劇,在內地收穫了超乎主創團隊意料的歡迎。

 「二0一七年,第一次來北京繁星戲劇村演出時,我們很怕沒觀眾。沒想到第一場演完後,後兩場爆滿,還有人在場外等票。」西九戲曲中心表演藝術主管、《霸王別姬》監製鍾珍珍說。

 自二0一六年上海首演至今,西九版《霸王別姬》已在北京、天津、上海、泉州等內地城市上演了十餘場。

 除了演員之精簡令人驚訝,戲班樂隊中,還有一把大提琴。「霸王」飾演者黎耀威介紹,引入西方樂器是香港粵劇的特點之一。這版《霸王別姬》的音樂,多由虞姬飾演者黃寶萱譜寫,台詞則由黎耀威負責,唱詞採用粵劇詞牌格式。

 鍾珍珍介紹,該劇第一幕唱中州韵(古代中原官話),後轉為粵語,意在反映粵劇從早期唱中州韵到唱粵語的演變歷史。

 鍾珍珍說,在香港,粵劇觀眾群大,多上演三小時以上的全本大戲,少有「小劇場」。幾年前,西九戲曲中心受邀參加二0一六上海小劇場戲劇節,以此契機,創作了小劇場粵劇。

 黎耀威說,《霸王別姬》是內地家喻戶曉的故事。但「熟悉」也帶來了新編的難度。黃寶萱說,電影《霸王別姬》與京劇《霸王別姬》已非常完美。此次新編想呈現的,是劇組年輕人所理解的「霸王」與虞姬。此次新編更多著墨於愛情的刻畫,一個突出的改動就是删去虞姬自刎前舞劍的經典片段,代之以虞姬和霸王的言語交流。

 「一開始擔心這個改動太大,內地觀眾不接受,誰料觀眾反而覺得改動之處正是動人之處。」黎耀威說,內地觀眾看戲仔細,會琢磨劇中各處改動的用意。

 在香港,這齣戲則收穫了比全本大戲更多的年輕觀眾。

 「香港粵劇觀眾大多四五十歲,小劇場是吸引年輕人的一個好嘗試。」黎耀威說,在北京演戲時,看到不少年輕觀眾,希望香港也有這樣的藝術氛圍,以支持粵劇更好地傳承、創新。

 不過,香港與內地劇團體制有所不同。內地許多演員屬於固定劇團,有固定薪資;香港戲曲演員多無固定戲班,一齣戲一個班子,經費需要自己爭取,服裝亦需演員自費製作。但這並未影響黎耀威等年輕戲曲人的熱情。「我們都是真愛粵劇。」黃寶萱說,她會辦一些戲劇班等課外輔導班,「把自己養活,然後去實現理想。」

 二00六年,粵劇經粵港澳三地聯合申報,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二00九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今年適逢粵劇申遺十周年,西九戲曲中心還舉辦了「粵港澳三地粵劇交流研討會」等活動,以助這一傳統藝術更好地傳承。

 「粵劇是中國人的文化。」鍾珍珍說,我們自己的文化,自己血液裡的東西,不能丟,一定要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