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榜)一切由文字開始 林老師

 談過部分中外名家的著作閱讀後,為免一面倒的成了閱讀理解專述,故先談一談寫作的大方向,後才再和同學們研討其他類別的文章和作者。

 大師的作品無不與他們的生活環境和經歷有著明顯的關係,如:白先通的兩岸生活;莫泊桑、契柯夫、歐亨利三人所處的地域、時代有著密切的關係;很多是他們在幼年或青壯年的視覺,在經過一番時間沉澱,才在寫作中產生好作品,絕非一蹴而就。

 寫文章的大方向有了,大多便向其發展,因而一般鮮有「全能」作家;邇後會談幾位現代華人的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大師莫言,寫的是他擅長寫的是山東老家(高密)的往事,而麥家擅寫的是「諜報小說」;馮驥才作品多以「津衛門風格」民俗故事為基礎;再往後談的日本推理小說大家「松本清張」的社會派風格名作;金庸、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倪匡的「科幻」作品;莫不在機緣時空中產生。

 不管新手或名家,從身邊的人和事摘取素材,才能寫得真實。正因為是寫作人熟悉筆下的人和事,才會令讀者看到的文章沒有閉門造車的感覺,文如其人,是為寫照。

 常言道:萬丈高樓從地起。長篇巨軸作品,莫不由小篇章構成,而章節段落為其組件,當中文字寫成句子,句子又成為了章節段落。

 講話要說明白;寫文章便是把話寫在紙上,這更須把話說明白。每句話是由一些字和詞造成的,所以一字一詞都要用得「正確」,要不然那一句話就不會明白。所以我們寫一個字、一句話,不能想起哪個字就用哪個字,必須細細去想,哪個字最合適文,這在寫作初期,其實是比較費腦筋的事。

 比如說,「上學」和「入學」本來是差不多的,可是不完全一樣,我們就不好隨便的用。「芳芳上學去」是每天早晨小芳到學校去;「芳芳入了學」則是說她考取了學校,現在已經入了學。這樣一個「上」字和一個「入」字倘亂用便不妥當,一亂用,話就不明白,不「正確」了。

 有許多字和詞是我們不十分暸解的時,更必須小心的去用它們。在用它們以前,我們最好打聽明白它們到底是甚麼意思,不能馬馬虎虎。字面差不多的字眼,須特別留神:「聯盟」不是「聯合」,雖然都有一個「聯」字在內;而「聯絡」與「聯繫」不完全相同。我們不能看見別人用了某個字,我也去用,除非我們完全明白了那個字的意思。把字用對、用「正確」才能令人明白文章的意思。

 有時候「字」用對了,可是不「現成」:甚麼叫「現成」?比如說,「行」跟「走」本是一個意思,我們可以說︰「我行到下環街市」或「我走到下環街市」,但不能把「行軍」二字寫「走軍」,因為「行軍」為「現成」,但「走軍」就「不現成」了。現成不現成,就是通大路與不通大路的問題,綜合上文、下理而言。大家都那麼說的便是現成,只有自己那麼說,那就不現成了。溝通語言本是大眾的,不能私下獨創語言。同樣現成字不止一個,寫作時我們還須留心選擇哪個最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