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路心語)不該錯過的陪伴 思正

 最近,一位女生在作文中寫到,她很敬佩當教師的媽媽,因為媽媽認真負責,每次作業都是精批細改,週末還會經常回校加班。只是寫到最後,她的內心還是希望媽媽以後能夠多陪陪她。就這麼一個小小的心願,不夾帶任何的怨恨,就足以在我的內心掀起波瀾。

 曾經,兒子在客廳和別的小孩玩,他也無所顧忌地說,「我的爸爸總是工作,一天到晚都在工作,像老黃牛一樣,都不陪我玩的。」這口吻顯然是學他媽媽的,聽到之後,我的心裡唯有苦笑。捫心自問,對兒子的陪伴也確實不多。還記得他出生那年,我在澳大讀研,每晚返校住宿,一個禮拜才能回一次家。家裡的活,全仗家人幫忙,而照顧孩子的擔子,也全落在內子的肩上。就這樣挨到了碩士畢業,每天回一次家才逐漸地成為生活常態。只是一到週末,事務纏身,心裡還是難以超脫。那時,內子常帶孩子出門遊玩,為的是能讓我安心幹活。有時過意不去,我就負責來回接送一下,中途偷空回家備課。

 然而,工作是永無止盡的,時時、處處想要追求圓滿,那是不現實的。冷板凳坐久了,連內子也看不下去,說從早到晚都在工作,孩子也不管了,不如週末就別回來算了。而我明知以校為家非我所願,以家為校亦非我所求,可是魚與熊掌難以兼得,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往往難以做到。難怪有人要說,工作與生活,沒有平衡,只有取捨。在這種兩難選擇的情境下,理想的定位自然是為生活而工作,可現實卻往往變成了為工作而工作,只有遭遇當頭棒喝,才能有所清醒。

 我並不否認工作的意義,身邊也有同事一心撲在工作上,甚至不惜廢寢忘食。然而,不可迴避的事實是,他們像陀螺般忙碌,每天早出晚歸,周而復始,可惜的是,心裡總牽掛著別人家的孩子,而自己家的孩子卻忽略了。反躬自省,當中也有我的影子。我也終於明白,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時候,我不該也不能缺席。不然等他大了,他再也不需要我了,那時只會追悔莫及。現實的教訓也往往是,一個人若變成了工作狂,使孩子淪為精神上的留守兒童,最後難免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坦白地說,我不想踏上這條不歸路。

 故此,除了合理安排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之外,我也開始慢慢地學會放下,將時間的天平傾向家人。儘管很多時候身不由己,假日經常要去出席各種講座、活動、比賽、頒獎禮等,留給家人的時間也是支離破碎的。不過正因為時間少,才更懂得珍惜。好不容易盼來一個完整的週末,那是最奢侈的時候。畢竟,從人事的漩渦中脫離出來,享受半日清閒,那是最幸福的時光。陪孩子做作業,看他一板一眼地讀書,看他一筆一劃地寫字,儘管有時他的表現也很鬧騰,令人煩亂。閒下來後,便帶孩子到公園逛逛,踩一下草地,餵一下金魚,玩一下沙池,回來好好睡個懶覺,讓日子無聲無息地走過,不留痕跡……

 人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然而,這聲告白不是山盟海誓,無須誓天指日,只需在每一刻都應該提醒自己,若在工作的泥淖中陷得太深,那就及時爬上岸來,好好地陪孩子走一段路。如今,陪伴是我每天必然要面對的練習。幸好內子與我互為體諒,實在忙不過來時,那就一人應急,一人帶娃,至於誰主外誰主內,已然不再重要。要知道明天的太陽照常升起,可是錯過的陪伴不會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