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想錄)坐忘與默禱(一)   陳憍如

 祈禱,在各種宗教中是十分普遍的信仰行為。大部分人對祈禱的印象,莫過於念誦經文,並向所歸屬的神,冀求各自所需。但祈禱就只是為了個人的需求而作的行為嗎?乍看來只是想要向神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祈禱求福。又或者,祈禱只是每逢某特定節日、時刻、飯前飯後的例行公事?若果祈禱只是功能性的行為,那麼跟我們日常的行為有何分別?為了達成私欲,那何不直接跟老闆「禱告」還比較實際?

 我們都不應該少看祈禱帶來的力量。若果是以純正的心來祈禱,所得到的力量是巨大的,而且有助於改善和維護我們身心靈的健康發展。英國湯瑪斯.摩爾認為,祈禱是要求自己操練調身、治心和養性的功夫,他說,「外在的行為與樣貌就是內心的明鏡或形象,眼睛、臉頰、眼臉、眉毛、雙手、雙腳乃至整個身體的儀態,都能反映出內心的狂野荒誕。」即是說,我們的內在修為,完全反映到外在形象上;他又說,「在祈禱之前先要以虔敬的默想為心靈作準備,以敬畏的姿態為身體作準備」。就如同是前行靜心,在基督教的靈修傳統裡,以「虔敬的默想」作為準備,這種「前行」如同懺悔,在進入深層的默禱之前,靜思己過,調適身心,才能以「敬畏的姿態為身體作準備」,作的這個準備,就是與神的相契合,然而摩爾強調是「為身體作準備」,說明了靈修者的身體的重要性,密契修行不只單靠思想,而是身心靈整全的修養。

 湯瑪斯.摩爾擁有整合的人格和多元的生活領域,學有專精,集政治家、哲學家、神學家和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於一身。他因反抗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而慘遭政治處決。在他最後的歲月,被關在倫敦塔裡,在囚禁中寫下了靈修筆記,這些文字成為了後世基督教靈修的經典。

 在道家的《坐忘論》中,也提到「坐忘」的首要條件是「敬信」。「夫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根深則道可長,蒂固則德可茂。」(《坐忘論》敬信一)信者,道之根,即是說修道先要信道;而「道」首先以方向、路徑為先;「信」,有兩個層面,一是信服,相信你所信服的信仰,(而如何不落於盲信,或者錯信,筆者日後再撰文討論);二是信心,對你的信仰要有信心,同時對自己的修行要有信心。「信」以後是「敬」,虔敬於你的信仰,敬比信深入了一個層次,虔敬要體現在生活各個方面,例如:佛教徒持守五戒、猶太教徒不吃豬肉、基督教不拜諸神等,都是虔敬行為,因信而敬,所以《坐忘論》說:「敬者,德之蒂」。德性,是宗教家和哲學家所孜孜孜不倦地尋找以及修持的精神價值,信和敬是邁向道德生活的基礎。以佛家的角度來說,皈依三寶乃信的表現,守持五戒乃是虔敬的行為,所以,佛說:「佛子離吾數千里。憶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雖常見吾。不順吾戒。終不得道。」(《四十二章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