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二月十三日電】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十三日舉行,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在會上表示,新冠肺炎患者糞便中分離出病毒,不代表該病主要傳播途徑發生變化。
米鋒介紹,據廣東通報,廣州醫科大學聯合廣州海關及中山五院從新冠肺炎患者糞便中分離到病毒。
米鋒指出,部份病例早期症狀中,有腹瀉等胃腸道症狀,患者糞便標本中核酸檢測陽性或分離到病毒,提示感染新冠病毒後,病毒在消化道內也可以增殖。通過對病例臨床表現分析表明,不管患者消化道症狀是初發症狀,還是併發症狀,該病最主要的靶器官仍為呼吸道,肺炎仍是最主要的臨床表現。
「糞便中分離到病毒,並不意味著該病主要傳播途徑發生變化。新冠肺炎仍為呼吸道、接觸傳播為主,消化道(糞-口)傳播在全部傳播中的作用和意義仍需進一步觀察和研究。」米鋒說。
米鋒強調,戴好口罩和做好手衛生是最重要、最有效的防護措施;堅持勤洗手,規範洗手和手消毒,可以從根本上減少感染風險;在有疫情發生地區,醫院、餐館、商場等公共場所,需要做好常規的環境衛生和消毒工作。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李蘭娟團隊分別從新冠肺炎患者的糞便樣本中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中國科技部十三日表示,這一發現證實了排出的糞便中的確存在活病毒,對於準確認識疾病的治病傳播機理,幫助全社會有針對性地做好防控,切斷疫情傳播途徑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技部還稱,儘管目前還沒有充份的證據說明存在糞-口傳播,但大家一定要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專家表示,目前正在對分離出的病毒進行進一步的傳染病學研究和科研,大家不用恐慌,一定要更加重視個人和家庭的清潔,同時注意下水道通暢,避免有可能出現的糞便病毒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