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熟日常)黏度與安全   向南

電子支付的方式,賺店家的費率在早期只是個形式,也就是讓他們習慣了每筆款項處理都需要付費,價錢通常很低,有些電子支付開發商甚至會用倒貼的方式,希望你多加利用,為的就是想培養店家和消費客戶的收費和支付習慣。人一旦形成黏度,有了習慣,想要改變或要求他們不用老方式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電子消費券由我們澳門人習慣使用的支付平臺來發放,有人會關心那麼多錢所涉及的費率,會不會變相給支付平臺白賺錢。其實,不管用任何方式處理這些福利,最後也會涉及行政費用,即使政府自己發放,公務員可能額外增加的超時工作補貼,數目應該就大大超過交給私人企業處理的費用。

在澳門,其實選擇真的非常有限。值得討論的應該是,應否扶持另一個支付平臺,藉此帶來競爭。畢竟黏度形成,好處是簡單方便,壞處是當選擇不多的時候,有強大黏度的平臺就很容易在我們還價時企硬。那時候,民眾都用慣了,費率增加就只能硬食,而且平臺也很容易掌握城市消費的整體數據和行為模式,情況有點像今天的幾個互聯絡巨頭。

當然,現在是非常時期,用最普及的平臺肯定是應急中最安全的做法。就像前段在島上,第一批口罩限購就是由所有超商負責分配和發售,這也是沒有辦法之中的辦法。隨時有時間處理,新一輪的措施才能擴展到藥房。今天,我們每個普通人都被不同的公私機構掌握很多個人資訊和資源,想完全脫離這些無奈和危險,除非⋯⋯智能手機不用、現金分享都不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