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東講西)消費背後的真義  明俐

澳門政府發給全部市民附有三千澳門元的消費卡,到這刻我相信很多人都已花得七七八八。在連串對消費卡會推高物價、萬一被盜或遺失了等疑慮之外,日前與一名朋友用膳吹水時,發現政府此番力排眾議,不以現金、不發禮券、而是一心一意用電子貨幣模式給全民發消費補助的另一個重要理由──教曉全民用電子貨幣。

當中最需要學習及適應的族群,自然是以過去對電子支付相當抗拒的長者為首要教育目標,長者們最喜歡現金在手,現鈔給他們安全感,所以拿不到在手上的所謂金額,他們總會創作不同的理由回絕,除了今次政府的派錢政策,先有三千元,稍後再加五千元,對長者而言絕對是最大的誘因,以前他們會推說自己不清楚花了多少錢?亦不知電子支付餘額多少?有沒有被人騙去所有金錢等理由,但事實上他們現在可以輕鬆翻查在哪一家商戶,花了多少錢,還餘下多少錢,每天又可以儲好收據交子女後輩覆查,變相又多一個日常生活話題。

經過這兩波政府在消費卡的資助後,長者發現原來都不用帶零錢、不用點算散紙、甚至白紙黑字列名在哪家商店花掉多少錢……種種新鮮的經驗,不獨是長者,更是讓澳門人更能接受電子支付,免得又出現那種怎樣內地人在澳門用不到電子支付?澳門人回到內地又不懂付款之類的金融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