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路心語)學生為我的課「把脈開方」 思正

 今年,高考全國III卷的作文話題是讓考生以學長的身份給高一的學生寫一封信,談談「如何為自己畫好像」。確實,人們往往不能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而需要尋找各種「鏡子」來審視自我。臨近期末,我也照例是讓學生當我的鏡子,給我的課寫一份反饋書。

 我說,大家可以匿名書寫,暢所欲言。學生馬上就叫起來,老師你認得字的。說的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不過,他們還是很快就接受現實,安安靜靜,埋頭就寫:「兩點值得堅持的建議,一點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是一次超功利的心靈對話,誇獎老師的,不會獲得加分;批評老師的,也不會被扣分。雖然不限字數,我還是很希望學生寫多一點,畢竟教了一年,還是期待他們能夠與我坦誠交流。

 「老師,在您教我們語文的這一年來,我都很感到十分開心,說實話,我覺得上您的課讓我覺得很放鬆,彷彿沒有老師和同學們之間的距離感。」「雖是敬,卻不是敬而遠之,而是敬而不疏,您在課餘時間經常和同學們聊聊天,和大家的關係都很融洽。」在冷靜的反饋書中,能夠見到這熱切的回應,心頭為之一暖。人心都是軟的,喜歡聽到窩心的話。是的,在這些年,我慢慢地學會放低姿態,傾聽學生的心聲。每次下課,我都盡可能地在課室逗留多一會,畢竟課後的閒聊,總比課上的問答來得更為親切,更有助於拉近師生距離。

 這回,我放手讓他們對課堂環節進行「望聞問切」,為教學「把脈開方」。他們也大膽地在紙上為我的課做診斷。關於課前預習,他們認為是值得堅持的,導學案提前派,課前做好預習,課上再聽講解,這有助於理解課文。不過,為了杜絕抄襲,我會提前驗收預習筆記。他們覺得太趕,都希望在課堂上邊聽邊寫,等講完了課文再收。可能高一學科眾多,課業壓力也大,所以他們覺得有點吃力。之前,我也曾想過取消筆記,純用課本做做批注,可是他們並不贊成,難能可貴。不過,我又不想讓學生淪為答案的搬運工,故在導學案中,問題設計宜少不宜多,宜「活」不宜「死」,這點功夫還是少不得的。

 關於課堂展示,學生認為堅持用思維導圖做板書,有助於快速地把握課文,不過類似文言語法知識梳理,不必拘泥於此。個別同學訴苦,每次課前上台板書,由於內容偏多,寫到手酸,希望能用課件取而代之。其實,導圖要在精簡,同學還不大懂得用符號和關鍵詞進行呈現,從而避免組員照讀板書的現象。可能我在這方面還指導得不夠。當然,偶爾使用課件進行展示,也無不可。對於小組合作,有的同學認為小組在板書前討論,能夠活躍思維,互相取長補短。有的同學認為,上台展示時間應該限制,因為個別同學雖講得久,但沒有講到重點,讓人容易犯困。有的同學認為課堂不能純是小組展示,倒是希望老師講多一點,或是問多一點。對此,我也深以為是,故很多時候都會等同學匯報完畢,進行追問、點撥、總結。在自主學習的課堂,老師不能停留在做主持人的角色。

 關於課堂氣氛,可能平時多是以學課文為主,部分同學覺得有點沉悶。有的同學認為,在連堂上課時,建議老師將知識點設計為小遊戲,或是播放與課文有關的影片;有的同學希望老師講多一點課外知識,可以觀看新聞、中國詩詞大會、《奇葩說》等視頻;有同學希望可以多去一下平板室,嘗試使用類似kahoot的程式,增加上課的趣味性;甚至也有同學說,老師可以再幽默點,有時候不經意的笑點,是讓人清醒的良藥。可惜,我天生不是一個幽默家,偶爾風趣一下還是可以做到,幸好這同學也懂我心,不忘補上一句,幽默也挺難做到的,老師盡力而為。難得的是,我也聽到另一種聲音,「課堂上的兩極分化,基礎紮實的同學融入課堂,而基礎較差的同學經常游離,課堂不夠活躍。」其實,學習本是苦多樂少,追求新鮮的上課形式無可厚非,但是我也希望同學能夠主動地投入課堂,思有所得,必有樂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