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放大鏡)出土/出水鐵質文物保護修復(一)  澳門文物保存修復學會 陳志亮  李子浩  鴉片戰爭博物館 沈璐

 庚子年農曆三月,澳門內港爹美刁施拿地大馬路(Avenida de Demétrio Cinatti)的一處下水道工地內,工程人員在施工期間,挖掘出一門大砲及一枚疑似砲彈。前者長約一百八十五厘米、最大外徑四十八厘米,後者直徑約八厘米,同為鐵質、有殘缺(1)。從新聞圖片得悉,鐵砲發現時垂直插於泥水之中,砲口(已缺)朝天,距離路面約六十厘米。鐵砲吊至地面,砲身乾燥後,表面鏽跡及泥質硬塊明顯;而該枚疑似的鐵砲彈,外觀呈圓弧狀、棕黑色。據報道,鐵砲現正存放於恆溫恆濕的倉庫,有待作進一步的分析研究(2)

 鐵砲出土後,較多人關注其所屬年代,並與明末時期在澳門設立的波加羅(Manuel Tavares Bocarro)鑄砲廠,以及本澳的軍事防禦系統等連上關係。在文物科技斷代研究上,若為陶瓷器,可透過熱釋光測年法(Thermoluminescence)進行年代鑒定;若為木材、紙張、紡織品等有機材質,則可使用碳十四測年法(Carbon-14)進行斷代。至於金屬材質的鐵砲,有本地學者建議,借助X-射線螢光分析技術(XRF),經成分對比來判別其年代及考證其他相關問題(3)。筆者以為,從鐵砲的發展史來看,因其出現年代相對晚,較準確的斷代方法,莫過於是通過鐵砲上的徽號、銘文(見附圖一)和考古學中的類型學來作對比。XRF是確定物質中元素種類和含量多寡的一種方法,在鐵砲文物上,可用來基本確定鐵砲的組成元素,大致判定鏽蝕物的成分,以及為保護方案的制定提供基礎數據等,卻未能通過成分對比來判別其年代。另外,若非要使用科技手段來斷代,則可根據鐵砲自身的鑄造工藝特徵,透過金相分析(Metallographic Analysis)、硫印分析(Sulphur Print Analysis)和電鏡分析(Electron Microscope Analysis)等,經綜合比較後,可粗略判定其鑄造年代的相對早晚;至於要對鐵砲進行精確斷代,目前還未能單純依賴科技手段。

 澳門因其歷史背景,傳世的鐵砲及鐵砲彈眾多(見附圖二),現大多收藏於博物館或放置於砲台上,供遊人觀賞。據查爾斯‧拉爾夫‧博克塞(Charles Ralph Boxer)所著《復興時代的澳門》(Macau Three Hundred Years Ago)一書的第卅二及卅三頁提及,明末時期,澳門大砲台的四個碉堡設有一十八門大型的銅砲,而當時的整個澳門城(Macao: the City of the Name of God)則共有七十三門大砲,其中以銅砲居多,鐵砲次之。同書第卅四頁,記載著史官安東尼奧‧波加羅在一六三五年談及澳門的內容中寫道(4)“For this place has one of the best gun-foundries in the world, whether of bronze, which it has had long since, or of iron, which was made by order of the Viceroy, Conde de Linhares, and where artillery is being cast continually for the whole of this State, at a very reasonable price...”(這個地方[澳門]擁有世界上最好的鑄砲廠,無論是歷史悠久的銅砲,還是由總督利尼亞雷斯伯爵下令鑄造的鐵砲,這些武器都長年供應予整個邦國[葡屬印度省],且價格非常合理…)從上文可知,澳門於明代末年,設有一間達國際水平的鑄砲廠,該廠除鑄造銅砲外,也鑄造鐵砲,而這些大砲不但供應本地使用,還遠銷至東南亞地區,包括:印度、泰國、中國大陸等。◇ (待續)  micrcr@gmail.com

 參考資料:

 1) 論盡採訪組. (2020, April 16). 內港下水道工程掘出舊大炮. 即時報道.

 2) 作者不詳. (2020, May 5). 已詢問故宮專家研究文物古炮 歐陽瑜:佢哋都好有興趣!. 力報, A3.

 3) 陳炳輝 趙月紅. (2020, May 4). 澳門內港發現古炮特徵及出土位置分析. 澳門日報, C6.

 4) Charles Ralph Boxer. (1993). Macao Three Hundred Years Ago. Vol. II. Fundação Orien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