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的哥白尼環形山

 月面中部有一環形山以波蘭天文學學家哥白尼命名,它的形狀像以前的香港的二圓元硬幣,故有人稱它做兩蚊銀。拍攝得好這個環形山可不容易,因為它的位置可真別扭,它在月球的中央的左邊,正因這樣,只可滿月前和滿月後三四天才可見到它,然而當看到它時,太陽的光線已經接近較高角度映照它,使它邊緣的輪廓不甚玲瓏,使得連它的底部細節都不能可多看甚麼呢。它的直徑約一百公里,是在月球形成時期被一顆大隕石撞擊而形成,當時月殼已經十分堅實,故撞擊後在表面造成面積十分大的同心圓的應力輻射紋,在滿月時便可看得更加清晰。能看它的輪廓的日數大約為七至八天左右。然而要能拍到它清晰的照片更加困難,首要條件是先要有透明度和穩定度高的空氣質素,才可拍到它很多細節的形貌和結構。

 最近遇到一個空氣質素良機會,用全澳最大口徑的折反式望遠鏡拍到應是本澳歷來最清晰的哥白尼環形山的影像,過去該環形山的整個結構大都可看到不少細節,而這幅照片除了環形本身已經展現出從未有過的細節外,更難得是在特定的陽光角度下,在它周邊的撞擊紋和多如星數更細的環形山都可以見到,同時在右上角也有兩個在月殼還未堅固時,被隕石撞擊後被岩漿填充的山穴遺跡,再留心看還可看出更相類早期月球面的撞擊痕跡。回看哥白尼環形山的內外山礕,清楚見到撞擊後的地質反應,高溫使岩石成熔溶狀態,沒有太銳利的皺摺痕跡。

 然而根據光學物理理論,望遠鏡口徑的大小是決定解像度的先決條件,而三百五十五毫米口徑的望遠鏡,無論集光力和解像度都達到研究月面的要求,加上用現在的疊圖技術,把影像的細節更加精細。不過,澳門有良好空氣質素的日數並不多,反而不利於大口徑望遠鏡的發揮呢。見圖二為一百五十二毫米口徑折射式望遠鏡所拍同一目標的環形山,雖然不同倍率,但仍可分辨出解像度之優劣。(李志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