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在武漢跨界「劇本殺」 助力兩岸青年文化交流

 【中新社武漢四月七日電】(作者武一力 余嵐)從台灣到武漢,從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生到互聯網「大廠」女精英,再到「劇本殺」館主理人,在大陸生活、工作十餘載,今年四十二歲的台胞陳書怡在武漢又迎來了新的機會與挑戰。

 「劇本殺」係起源於歐美國家社交遊戲,近年來在中國年輕人群中走紅。

 二0一八年,從事IT行業的黃毅和周聖齊在武漢中山大道民眾樂園開辦該市第一家線下「劇本殺」推理館,取名「瘋帽子」,並邀請在北京互聯網「大廠」工作的好友陳書怡前來合伙。

 收到邀約,陳書怡猶豫再三。雖常聽身邊朋友討論「劇本殺」話題,但這是職業生涯從未涉及的領域。為此,她閱讀了大量相關資料,進行市場調查。「武漢九省通衢,擁有百萬大學生,一定有很強的發展潛力。」想到這些,陳書怡於二0一九年辭去互聯網公司高薪工作,加入「瘋帽子」。

 彼時,「密室逃脫」「狼人殺」在武漢年輕人群中風靡,而「劇本殺」仍屬小眾遊戲。「瘋帽子」館內面積僅一百平方米,劇本數量有限,裝修簡陋,前來光顧的玩家寥寥無幾。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更讓運營雪上加霜。

 疫情好轉後,「瘋帽子」在武漢台辦支持下加緊復工復產,進行擴建、升級裝修。

 如今,走進「瘋帽子」,原本一百平方米的小店已擴展到一千平方米,新增十三個以大宅院、日式榻榻米、上海歌舞廳等為主題的遊戲房,使玩家身臨其境;在衣帽間,玩家可根據各自角色需要穿戴旗袍、明清服飾、日本和服等服裝和道具,從視覺、聽覺等多方面走進劇本的世界。

 「劇本的質量和題材很大程度決定了遊戲體驗。」陳書怡表示,由於「劇本殺」玩家多是「九0後」「00後」,她和同事花大量時間進行「測本」工作,避免涉黃、涉暴及盜版劇本。遇到「歷史本」,還需翻閱書籍資料確認劇本內容是否符合史實,「我們想要通過劇本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展示文學魅力和文化底蘊。」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二0二0年底,中國「劇本殺」線下門店突破三萬家。在陳書怡看來,「劇本殺」已成為很多年輕人的社交新模式,當「宅」在家裡玩手機的年輕人願意放下手機、走出家門,與他人面對面交流、交朋友,這就是「劇本殺」的價值所在。

 「以前我在互聯網公司每天面對冷冰冰的數據,現在每天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熱騰騰的生活。」陳書怡坦言,從互聯網「大廠」女精英到「劇本殺」主理人,她在武漢過上了更有挑戰也更有趣的生活。

 陳書怡說,接下來,她希望把武漢這片創業「熱土」推介給家鄉的朋友,並與他們達成合作,把更多作者、編劇作品引入大陸「劇本殺」市場,助力兩岸青年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