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運動意義大不同了 泰來

 有機會參加奧運會,我相信對大部分運動員來講是一份無上的光榮,至少有機會參與,已經是相當對得起自己和國家:進一步可以站上頒獎臺上,更是錦上添花,可惜這幾天看到的國家隊隊員,一旦失落了金牌的話,哪怕其實也是不錯的銀牌或銅牌,看到他們在頒獎臺上似乎亦難以擠出笑容,到底真是打從心底無法開懷?還是一種慣性的為免受到國民責難,連應有的風度,一點打入三甲的喜悅都沒有?

 國家隊出戰奧運不光是參與,更多的目標似乎是為了金牌而來,他們所謂受到國家培養,對廣大的運動迷來說,運動員的表現就彷彿是欠了他們,對金牌的追逐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在他們的身上看不到「勝不驕,敗不餒。」的奧運動精神,而是一種「不成功便成仁」的壯士一去不復還之嘆。

 君不見奧運開鑼後,原本在女子10米氣步槍中的熱門之一,首次參加奧運的王璐瑤因為表現失準,打出625.6環的成績,排名第18,無緣決賽。她賽後,在微博上載一張睡衣自拍照,指「各位抱歉,很遺憾,我承認我慫(驚懼)了,三年後再見吧。」並附上一個難過的表情貼圖。不少內地網友隨即留言批評,指「發自拍甚麼意思?輸了還有臉發自拍」、「能力不足不怪妳,嚴肅總結經驗不應該?曬個傲嬌的自拍是怎麼個意思。」數小時後,王璐瑤刪掉文章,至今未再發文。

 有這個前車可鑑,乒乓球混雙的熱門許昕和劉詩雯痛失金牌後,兩人在頒獎時不見喜色,神情凝重。在外人眼或者認為他們擺出「臭臉」,但我相信他們壓力之大,加上稍有不慎便會被網民「開刀」,誰人還會記得那句「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看來其他項目選手心目中的想法亦一樣,懷着這種心情,體育運動在內地的意義和定位就與別不同。它不再是強身健體讓人身心滿足康健的活動,而是脫貧手段、升官渠道、發財進階……所以這也怪不得選手,是普遍有這個需求,令他們的想法偏了,自然不難引發作弊的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