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生活誌)澳門後疫情   喬捷

 從外地工作回來快兩年,中間到了做醫療產品的貿易公司上班,其實做得頗愉快的,但壓力也不是一般的大,想想還是找份穩定一點不用太辛苦的工作,最後還是出來接散。可能習慣了不坐班跑來跑去的日子,也可能因為覺得那個行頭自己不太熟,做得有點吃力。始終不是二三十歲的年紀,有些衝死線或動腦筋的活就是覺得做不出效果來。

 當然,那段日子也讓我可以有機會到橫琴那邊考察過一段時間,處理稅務,設置辦公室,到中醫藥園和創意園等等看看,也算是長了一點見識,知道那邊目前的情況。可能現在眼見的橫琴還是有點荒蕪,不過回過頭看金光大道、氹仔,那時候也是很多人笑說這些地方是山旮旯,很多時候真的要發展起來就三五年的事。從不經不覺到赫然發現商機或優勢,感覺都好像只是很短時間內發生。所以,所謂機遇有時並不是你能不能察覺,而是即使你察覺可能你也沒有那麼資本用來磨、用來等。

 另外一個讓我不想再跑醫療線的原因,是很清楚疫情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有些和香港相關的項目很難開動,一旦到了沒有辦法的情況,公司還是會派我到香港去,而我極之不想隔離,哪怕只要十四天都不想。這當然也是我這種小澳門人性格上的缺陷吧,其實現在外面很多人為了工作也都慢慢接受了往返隔離的措施,有案子就出門,也理不得疫情和防疫措施。經濟到了這個情況,出外闖無論是往內地或海外,也將成為澳門人求職的一個選項。我不想出去,也許只是我運氣比較好,在澳門還是有人找我幹活。如果沒有呢?還不是一樣要老老實實地看求職廣告,按照自己護照能去的地方找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