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路心語)回歸「省電」模式  思正

 那晚八點半,我將新一期《萌芽報》審了一遍,發現其中一版格式出現問題。於是,隨手發信息給同事,提醒他找學生修改。次日起來,打開手機,負責排版的學生私信問我該版的格式問題。一看時間,已是晚上十一點半。想不到同事、學生半夜還在跟進此事,這令我挺過意不去的。

 雖然,同事習慣晚睡,工作盡心盡力,每次改作文都是挨到三更;學生正值高三,每次趕作業不免熬到半夜。但我完全可以忍耐一下,把這事留到次日解決,沒必要擾人休息。縱然工作雜如牛毛,發信息可備忘,但是也應考慮時機。以前,我也想過在工作與休息之間劃一條界線,但是一忙碌起來就容易忘形,巴不得快點做完事。尤其是在疫情期間,每次緊急通知一來,隨手轉發。之後,工作事務來了,也是轉發不誤,生怕給人留下話柄。一兩次還可以,但是長此以往,作息邊界隨之消融,於人於己,都不好受。

 上週看新聞,有議員也忍不住對此發聲了,自然,這是來自前線教師的反映。原來自《私框》實施後,教師授課節數減少,但課堂以外其他的非授課工作量卻大增。各類工作群與家長群均會隨時收到各項工作指示、通知及查詢,令不少教師長期處於工作狀態。

 而隨着「教學科技化」及「疫情網課常態化」的轉變,老師的工作負擔與壓力更不斷加劇。我也深有同感。就如之前停課,上課節數明顯減少,但是為了吸引學生參與課堂,督促學生完成課業,備課功夫比平日真是有過之而不及。而且終日守在電腦旁邊,還要應付各種雜事,連週末來了也渾然失去感覺。相信任教主科的老師體會更為明顯。

 復課之後,工作恢復日常,然而有人還是將壓力帶給別人。聽說,某人為了完成工作業務,週末晚上還在群組發佈通告,要求同事當晚交齊文件。青年人手腳快,不久就交差了。中年人好不容易才安頓好孩子睡覺,打開微信,見到未讀信息一連串,敢怒而不敢言。好在文件落在學校,避過一劫。不期然想到同事曾問過我,「甚麼人最可怕?」我以為她是暗指某位領導,沒想到她卻說,「認真的人最可怕。」有點荒謬,但是不無道理。認真的人做事務求嚴謹,追求效率,一事不了,心急火燎。本來這也無可厚非,但內捲成自然,不但賠上休息時間,還要壓得別人闖不過氣,那就過了。所以,放假期間,一個指令發與不發,是應該慎重考慮的。

 疫情期間,澳門經濟不景氣,政府只能節約開支。之前,很多社團舉辦比賽或頒獎禮,都是安排在假日。如今失去基金會的贊助,不少比賽被迫腰斬,這給指導老師也留下喘氣的機會。以往,主辦方若是體恤師生的,活動辦得簡單而隆重,參與的人皆大歡喜。最怕的是拖泥帶水,先是嘉賓輪番上台講話,然後是一系列節目上演,耗了半天,最後才來頒獎,讓人等到「心都涼了」。更有甚者,有些社團不過是借活動或頒獎的名目,讓學生去捧場,聽枯燥無味的報告會。自然,指導老師是要帶隊,陪同煎熬。誠然,學校是願意支持社團,但是假日時間寶貴,主辦方還是應該體諒一下參與活動的師生。

 最近來了一項書法比賽,分初中組、高中組和大專組。同事跟我訴苦,說主辦方以前都是安排初中組和高中組在半天內完成比賽。這次不知緣何攔腰截斷,令他就得全天候地守在考場。因為他向來很負責任,每次等到學生比賽完才回家。我建議他向賽委會反映,他無奈地搖了搖頭。原來主辦方是由學生在把持,每年輪換人馬,規矩常年在變。同事也曾反映過以前某做法好,希望維持,對方就懟回來,「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令人聽了不免氣塞。事後,我到現場詢問,才知是由於防疫需求,課室減少人數,導致比賽場次增多。這還可以理解。唯有一點疏忽就是,很多學校同個組別被拆成不同批次,且參賽證又沒註明時間,令師生執行起來很不便。希望主辦方這回能改進,避免意見接受,態度照舊。畢竟,指導老師平日上班,假日無償加班,還是應該考慮與人方便。

 當然,對於學生,老師是不能太過計較個人利益的。當他們在休息時間跟你聯繫,你是不可能做到等閒視之。也許他們正在為一道題而苦惱;為某一件事而彷徨;為人際關係的困擾而苦悶……你的一句開導,或許就能引領他們走出低谷。但願在這個後疫情時代,我們都能回歸「省電」模式,減少不必要的干擾,增強續航能力,以便能從容地應對一切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