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包頭到達茂旗的那一路  圖文/趙潔

 「達茂旗」是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的簡稱,五年前的7月下旬,是達茂旗百靈廟「那達慕」的最後一天,也是我去內蒙古旅行的第一天。那天一早到包頭火車站,即被友人接上直奔達茂旗。

 我們行程兩個多小時約160公里,在國道210上行駛的車輛不多,一路由南向北穿越陰山山脈,穿過大青山隧道,向蒙古高原進發。行近一小時後,大青山不見了,一眼看去,與地平線平行的是偶有起伏一望無際的草原大漠。近公路兩側還可看到奶牛、山羊、馬等食草動物,遠公路的地方見到一些草與花,還有放養蜜蜂的部落,有民居,還有太陽能區。

 當聞名的希拉穆仁草原的影子看到時,再前行不久就是達茂旗境界了。我們在休息區下車休息拍照,原來要去達茂旗百靈廟鎮看「那達慕」的人還很多,看車牌就知道有山西、河北、北京、包頭等地的。

 來到北疆大漠,先溫習下這裏的歷史吧。達茂旗,地處中國北疆,大青山之西北,屬內蒙古高原地帶。地勢南高北低,緩緩向北傾斜。南部屬丘陵區,中、西有低山陡坡,北部屬高平原台地,間有開闊原野,平均海拔1367米,是內蒙古19個邊境旗(市)和23個牧業旗之一,北與蒙古國東戈壁省接壤。1996年1月由原烏蘭察布盟劃歸包頭市管轄,成為包頭唯一的邊境旗縣。達茂旗除了中西部有個白雲鄂博稀土礦區外,全境都在遼闊的烏蘭察布大草原內,以畜牧業和旅遊業為主。

 史料記載,戰國、秦漢時達茂旗為匈奴遊牧聚居地。南北朝時為鮮卑族居住。隋初突厥族居住,大業時改為榆林支郡。唐朝為振武軍單于大都護府之地,遼金隸西京路東勝州,豐州支郡。元朝屬汪古部趙王傅管轄,築有趙王城(原名黑水城,現百靈廟鎮東北28公里處),明朝設衛。

 清順治十年(1653年),元太祖後裔本塔爾率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之部分人丁歸順清朝,稱喀爾喀右翼旗。順治皇帝封本塔爾為紮薩克和碩達爾罕親王。康熙三年(1664年),清王朝封其子僧格為紮薩克一等臺吉,世襲罔替,茂明安旗由此正式得名。康熙八年(1663年),清政府為統治出臺盟旗制度分而治之,當時分為100個旗,其中內蒙古51個旗。外蒙古49個旗,其中就有達爾罕,與茂明安部落的聯合,稱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

 了解多少歷史就會對旅行充滿多少期待。雖然廣袤的北疆邊城歷史厚重,但一路風景還是來得隨意。忽陰忽晴忽雨的天氣,想必也是高原的特色之一吧。盛夏的高原,車窗外是驕陽似火,藍天白雲,打開窗迎面吹來的風卻是涼爽透徹。

 看完「那達慕」在返回包頭的途中,我們在這條國道的簡便服務區停車休息,忽然看到遠處的山崗上有好似長城的影子逶迤蜿蜒著,我用相機鏡頭拉近再看,原來是土塊砌成的長城。

 內蒙古的歷史厚重,當然長城也非常多,有戰國長城(燕、趙)、秦長城、漢長城、北魏長城、金長城、明長城。而這個長城是土塊夯土堆砌的,想必是趙長城吧。

 一路看著車窗外無邊無垠的漠北草原和天上雲捲雲舒,友人打開車載音樂,我們聽著席慕蓉作詞、烏蘭托嘎作曲的《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享受著音樂表現出的那粗獷的草原風貌,體會著歌中細膩的鄉愁情感,遼闊的漠北,我還會再來的。

 父親曾經形容草原的清香/讓他在天涯海角也從不能相忘/母親總愛描摹那大河浩蕩/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遙遠的家鄉/如今終於見到這遼闊大地/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淚落如雨/河水在傳唱著祖先的祝福/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啊/父親的草原/啊!母親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