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者園地)蕭士塔高維奇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    樂飛

蕭士塔高維奇(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975)寫了兩部小提琴協奏曲,都是題獻給大衛‧奧斯特拉克(David Oistrakh 1908-1974)的,大衛也是這兩部作品的主奏首演者。最近讀了大衛的回憶錄,其中篇章談到他對蕭氏小提琴協奏曲的體悟,先談《A小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Op.99)。

大衛說《A小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如同作蕭士塔高維奇的許多作品一樣,擁有一種驚人的嚴謹性、深邃的創作構思和作者思維方式中真正的交響性,完全沒有只為突出外在效果而犧牲內部發展邏輯的缺憾,音樂蘊藏著他對生活和人類命運的深刻思考。大衛又坦言,基於樂曲對演奏者有多方面的要求,他拉奏起來也「並不是很容易就上手的」,隨著他的演奏構思經過一段艱難時期逐漸成熟,對此曲的興趣也慢慢培養起來,終於全部身心被其吸引,並產生了仿佛生活在作品中的感覺。

筆者作為音樂愛好者,感覺消化老蕭這部傑作也「並不是很容易就上手的」,我說的並非因為音樂語彙的艱澀,此作調性明確,旋律優美,動機鮮明,筆者頭一次欣賞已十分喜歡,但每多聽一次,音樂背後潛藏的深刻樂念便越發顯現。說到真正的「上手」,應是在反覆聆賞大衛的幾個錄音之後,當我發掘到此協奏曲越來越豐富的美感時,對它也越加喜愛了。

《A小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結構頗獨特,首樂章題為Nocturne(夜曲),旋律深沉而柔和,充滿沉思式的憂鬱情調,富歌唱性的主題靜謐而緩慢地展開,主部與副部樂句無大對比,連接自然,交待出沉重的悲劇性。大衛把此樂章拉得極深刻動人,嚴峻而不明朗的氣氛表現得很透徹,讓人有點透不過氣。

第二樂章Scherzo(諧謔曲)的演奏難度頗高,要求小提琴以緊張而特別激烈的力度演奏。大衛形容剛開始熟悉此樂章時,某些被當作和聲的複調組合聽起來顯得十分生硬,讓他感到一絲恐懼,但這種感覺在練習過程中逐漸消失。大衛在此樂章發揮出精湛技藝,琴音與樂團各聲部呼應緊密,潑辣而帶點粗獷的樂句,交疊出精妙的複調織體,表現出巨大戲劇性張力的同時,也呈現出一種有序的狂野。

在題為Passacaglia(帕薩卡利亞舞曲)的第三樂章中,低沉的弦樂在定音鼓呼應下,引出莊嚴而高貴的小提琴主奏樂句,優美旋律背後滿載澎湃激情。大衛琴音具有一種孤傲而超然的魅力,那股崇高的悲愴感,特別讓人沉醉。

緊接是獨奏段落Cadenza(華彩樂段),大衛施展出渾身解數,深沉處奏來韻味十足,快速樂段處理乾淨利落,琴音流暢而從容,音色純美得沒有半絲兒雜質,讓人擊節讚賞。華彩樂段直接導出最後一個樂章Burlesque(滑稽曲),滿載歡樂和熱情的樂句顯得無拘無束,既帶有俄羅斯民間舞蹈特徵,又讓人聯想歡快的節日曲調;這是典型的蕭士塔高維奇音樂,熱烈歡騰的背後,帶一點幽默、尖酸、辛辣和狂野,澎湃活力教人興奮不已。

我欣賞過的大衛演繹《A小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有以下幾個錄音:

Yevgeny Mravinsky / Leningrad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1956年列寧格勒Studio錄音

Dimitri Mitropoulos / New York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1956年Carnegie Hall錄音

Gennadi Rozhdestvensky /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1962年愛丁堡音樂節錄音

Maxim Shostakovich / New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1972年倫敦Studio錄音

老練凝重的大衛‧奧斯特拉克,以其完美琴技及深沉內省的筆觸,為《A小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立下完美的演繹典範。縱觀幾個版本,大衛技藝均有良好發揮,他的音色豐滿圓潤,造句果斷利落,技巧與情感總能完美地結合。四個版本中,穆拉汶斯基指揮那個是此作的首度錄音,堪稱經典,同年紐約的音樂會實況為作品的美國首演,亦具紀念意義。以上兩個版本都是單聲道製作,其餘兩個為立體聲錄音,一九七二年的版本在快速樂段似乎缺了一點刺激感,但由作曲家之子Maxim Shostakovich指揮,具一定代表性。考慮到較佳演奏與錄音水平的結合,個人最推薦一九六二年的愛丁堡音樂節音樂會實況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