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搜聞)「婚紗」與「土炕」:中國「Z世代」編織鄉愁「新浪漫」 曹曉軒 王暉

親人們一起編織傳統的掛簾,把村口的百年榕樹裝點出「綠野仙蹤」的意境,從老房子上拆下門板窗戶做裝飾、在鎮子潺潺流水旁擺上酒席,身著潔白婚紗的新娘與一身紅裝的婆婆在炕頭聊起家常。

如今,不少在城市打拼、相遇相愛的「Z世代」青年選擇回到農村老家完成人生中最重要的儀式。他們動起雙手,在老家後院的菜地、門前平坦的水泥地,或是村口的草地上、小溪邊……辦起了儀式感滿滿的「新時髦」婚禮,蘊含著婚紗與土炕、城市與鄉愁、傳統與現代並存的文化元素。

「獨自走過蒼蒼莽莽,與你同行時才有了光。」在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的張艷婷喜歡寫作,丈夫陳祥是一名程序員,去年十月八日,在拿到結婚證的當晚,張艷婷寫下了這段話。

在北京工作多年,看過很多幸福唯美的婚禮現場,張艷婷的內心也期待自己能擁有一場完美婚禮。擁有一場至親摯友見證的草地婚禮或大酒店裡的婚禮,是許多像張艷婷一樣的女孩期待過的「婚禮夢」。

相比過去,陳祥的老家經濟水平發展提高了很多,婚禮也開始變得「現代化」了,但每每回憶起兒時見過的老家傳統婚禮節目,他還是不免忐忑,擔心他們籌備的婚禮與傳統不同,在父母和親朋好友那裡可能不討好。

今年五月初,這對新人回到了陜西涇陽縣完成了他們夢想中的婚禮。在老家門口的田園間,一場夢幻般的草地婚禮如期而至。

「一輩子都生活在農村的母親還上臺用普通話發了言。」回憶起婚禮情景,原本還擔心老家的父母親朋未必能接受這場現代婚禮的夫妻倆,滿是意外和感動,「誓言環節我們說了很多,大家都認真在聽,許多人跟著感動紅了眼眶。」

在平凡的鄉村,也能營造「山林水路間的浪漫」——今年三十二歲的仲夏婚禮設計創始人張如可進入婚禮策劃行業已經五年多,她發現「鄉村婚禮」的客戶越來越多。

「讓我認識到鄉村婚禮有很多進步的空間,自己也非常想挑戰在這樣的場地裡如何做出好作品。」張如可認為,婚禮效果不應該被場地束縛,鄉間的婚禮也能做出藝術感和高級範兒。

談起親手策劃過的婚禮,來自陜西西安情述婚禮策劃團隊的黃豆豆腦海裡都是幸福的回憶。「記得有一場在秦嶺深處舉辦的婚禮,一邊是河流、一邊是山川,雖然不少人都暈了車,但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大家都特別興奮。」黃豆豆說。

黃豆豆覺得自己更像一個充滿羨慕的傾聽者,「被各種浪漫的細節打動,讓我心裡充滿對婚禮的尊敬,也是對浪漫與美的重視。」

「收穫季的稻田作為儀式地,媽媽做的辣醬和桑葚酒作為伴手禮,爸爸砍了竹子作為婚禮遊戲的竹竿舞道具,小摩托作為接送工具,在田邊燒竹筒雞招待客人……」

當美麗鄉村與現代浪漫「鄉遇」。筆者在很多社交平臺上看到,不少年輕人分享著他們的鄉村婚禮攻略,還有不少人正在尋求舉辦鄉村婚禮的指南。

根據社交平臺「小紅書」提供的數據顯示,「鄉村婚禮」話題的搜索量,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長百分之一百三十四;「鄉村婚禮」相關筆記發佈量,同比增長百分之四百二十一。

小紅書城市生活運營負責人新島說,越來越多的「Z世代」青年人通過小紅書尋求鄉村婚禮的創新靈感,交流籌辦經驗,並在實踐後分享經驗給更多人參考,「這一趨勢也反映了『有審美、更簡約』的鄉村婚禮形式,被越來越多人接受和追捧。」

在武漢大學教授楊華看來,這也體現了一種社會進步。「由過去的眾人之事變成了夫妻兩個人的事情,婚禮決定權從父母向年輕人轉移。」楊華認為,他們不僅帶來了新觀念、新方法,也從另一個角度解決了部分現代生活方式與傳統風俗之間的衝突。「這就產生了婚禮新規則,老一輩高興,每個人都開心」。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助理研究員李永萍則表示,在城市化的過程中,更現代、更文明的生活理念和方式也影響了農村的傳統習俗,「特別是隨著女性的經濟獨立,年輕女性對於婚姻的選擇也有了更多的自主權」。

「鄉村婚禮的儀式、風格都在向更好的方向發展。」黃豆豆認為,儘管存在地域風俗差別,上一代人的審美與年輕人也不盡相同,但彼此盡可能互相理解、彼此包容,這種家庭內部的和諧值得肯定。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中,茅檐不再低小,溪上更多青草,宜居美、產業美正在處處展現。如今,中國「Z世代」青年人帶著包容、尊重與傳承,推動了「婚紗」與「土炕」互遇互融式的浪漫鄉愁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