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農博園「黑科技」 展現智慧農業未來

 【新華社成都九月二十六日電】(記者李倩薇、張海磊、馮家順)二0二二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的主會場、位於成都市新津區的天府農業博覽園成了熱門「打卡」地,眾多展覽展示活動將持續至十月七日。

 在設計寓意為「稻浪翻滾」的天府農博園主展館,最熱鬧的當屬三號館─大國糧倉科技館。該館展陳了十年來中國農業各產業鏈的科技成果,包括各種現代農業高科技產品。

 「這是植保無人機,這是葉菜收穫機,這是聯合收割機……」該館農業機械展區的負責人向觀眾介紹,「這種巨型植保無人機,搭載了雷達和雙目視覺系統,每小時噴灑的農作物能達到三百二十畝,是傳統人工作業的數百倍。」

 種植大戶王軍對參展的「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一體化播種機」很感興趣:「這個機器可以把玉米和大豆同時播種下去,很省事,想買一台回去。」

 在主展館外是一片三千畝的智慧大田,一台長約一百米的機具橫貫稻田,巨大的「長臂」下伸出許多噴頭,讓下面的禾苗如同被雨水滋潤,整個過程由電腦控制。

 「這台平移式噴灌機可以在田裏一邊行進一邊噴灌,噴灑均勻度媲美自然降雨。」四川天府農博園投資有限公司產業發展部部長袁周平說,這套智慧大田系統不僅引進了無人駕駛拖拉機、無人插秧機、無人收割機、田間智能閘門等,還建設了氣象災害評估系統等數字化平台。

 當下正值稻穀豐收季,展館裏的智慧農機也正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上馳騁。今年,新津區九點四萬畝水稻田的機械化收割率已達百分之九十九。

 種糧大戶余飛迎來了豐收。他說,現在不僅全機械化種田,還用上了智能化系統,「打開手機App就能看到農作物長勢和病蟲害情況,以及田裏缺不缺水、土裏缺不缺肥」。

 這套應用了衛星遙感、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的智慧系統如今已覆蓋成都市約兩萬畝田地,幫助農戶們實時監測田地裏土壤、氣候和病蟲害等情況。

 天府農博園規劃面積為一百一十三平方公里,覆蓋三個鄉鎮。行走其中,一個個智慧農業新場景不斷湧現。

 記者在位於新津區興義鎮波爾村的中國農科院立體農場看到,在栽種採收一體機的自動化控制器前,工作人員設置好參數後,種植機器人將插滿生菜苗的定植板放到種植槽裏。同時,成熟的生菜由採收機器人採收後傳送到採收台,進行自動切根、包裝。

 「我們運用智慧農業物聯網系統,對植物生長的溫、光、溼、水、氣、肥進行選擇性控制;通過AI智能機器人種植、管控,實現農作物立體栽培。」該農場的農業指導朱同生說。

 記者在位於興義鎮張河村的五八現代農業全國總部及示範基地看到,十九台循環風機正在柑橘苗木育苗大棚內加速旋轉,一條條管道整齊排列,每一列的排頭裝有控制閥門。

 基地技術員井光錦介紹,大棚內引進的水肥一體化技術能對可溶性鹽濃度、pH值等進行設置,然後從母液罐中抽取相應量的母液投入管道中,最後通過滴頭注入大田,實現水肥精準滴灌。

 「一台施肥機可以覆蓋二千畝柑橘大田的面積。」基地技術員張建恒說,目前三十多萬株苗的日常維護只需八到十人,極大節省了人力成本。

 種糧十一年,余飛感慨:「現在農作物的機械化、智慧化程度越來越高,讓我們種糧也更省心省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