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保健)我國中醫藥堅持「四個面向」推進現代化  田曉航

 十一月五日至六日,由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第八屆中醫科學大會在北京市和廣東省惠州市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行。與會人士認為,我國中醫藥科技創新不斷取得突破,未來要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堅持「四個面向」推進中醫藥現代化。

 一、中醫藥科技創新不斷取得突破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中醫藥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對中醫藥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穩步增長。我國中醫藥科研平台體系進一步完善,一批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級獎項。

 「『十三五』以來,中醫藥領域共獲得二十三項國家級科技獎項,科技支撐作用更加凸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于文明介紹,我國建立了中國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建成四十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兩個中醫類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遴選四十六個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持續推進《中華醫藏》編纂工作。

 中醫藥特色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為中醫藥科技創新提供了強大的人才保障。于文明介紹,「十三五」以來,我國已遴選十名岐黃工程首席科學家、一百四十九名岐黃學者,培養一百名青年岐黃學者,建設十五個國家中醫藥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和二十個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團隊。

 通過改革完善中藥審評審批機制,我國中藥新藥上市步伐不斷加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焦紅介紹,近年來,我國中藥新藥臨床試驗和上市申請數量均呈現上升趨勢,新藥上市申請批准數量同步增加。在二0二一年,國家藥監局已批准包括九個創新藥在內的十二個中藥新藥上市,批准三十四個中藥臨床試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中醫藥領域人才隊伍量質並進,科技創新取得突破,這十年是中醫藥快速發展的十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張伯禮說。

 二、中醫藥「臨床科研一體化」助力疫情防控

 臨床、基礎研究團隊合作,完成生物樣本採集,開展多組學研究;組建高水平交叉創新團隊,對技術難關進行集體攻關……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介紹,他和團隊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過程中同步規範開展臨床研究,產出系列科研成果。

 近年來,中醫藥不僅為保障群眾健康發揮了特殊優勢,也在疫情防控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堅持臨床科研一體化,組織篩選出「三藥三方」等臨床有效方藥,並推動轉化為中藥新藥。這一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正是我國中醫藥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縮影。

 在抗擊疫情過程中,良好的臨床療效為中醫藥贏得讚譽。《世界衛生組織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專家評估會報告》明確肯定了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與會專家認為,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的實踐表明,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是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的顯著優勢,科技創新助力中西醫結合的抗疫模式走向世界。

 三、堅持「四個面向」提升中醫藥傳承創新能力

 「十三五」以來,我國中醫藥現代化進程進一步加快,我國中藥基礎研究的國際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然而,中醫藥傳承和創新能力仍有待持續增強。

 《「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明確,推進中醫藥和現代科學相結合,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下一步,推動中醫藥現代化應從哪些方面發力?

 「中醫藥的現代化與國際化是中醫藥進步發展的重要標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認為,中醫藥現代化應與「四個面向」緊密結合,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回答中醫藥關鍵科學問題;面向經濟主戰場,突破制約產業高質量發展關鍵技術瓶頸;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破解中醫藥自身發展難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充分發揮中醫藥療效優勢。

 據介紹,「十四五」期間中醫藥科研將重點圍繞這些任務展開:中醫原創理論系統化詮釋與創新,中醫藥經典與經驗傳承創新研究,中醫藥防治疾病臨床價值提升,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關鍵技術攻關。

 不少與會專家表示,中醫藥領域仍有許多科學問題需要持續開展研究,需要打破學科壁壘,多學科融合發展,從而為加快中醫藥現代化提供廣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