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立方」等體育場館 持續打造可持續地標

 【中新社北京二月四日電】(記者陳杭)二月四日,正值北京冬奧會開幕一周年之際,數千名冬奧參與者回到曾經工作過的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游泳中心(「冰立方」)與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重溫場館賽事記憶,見證冬奧遺產可持續利用。

 二0二二年二月四日恰逢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北京冬奧會在「鳥巢」盛大開幕。中國向世界呈現了一場無與倫比的冬奧會。北京冬奧會結束後,「鳥巢」「冰立方」「冰絲帶」等場館轉入賽後運營模式,普及推廣冰雪運動,持續傳播冬奧成果。

 作為全球首座「雙奧」開閉幕式場館,「鳥巢」在今年一月推出北京冬奧會後首個面向社會開放的冬季品牌項目──以「冰雪鳥巢.悅享雙奧」為主題的第十二屆「鳥巢」歡樂冰雪季,活動將持續至二月下旬,提供高台滑雪等二十餘項冰雪健身活動,豐富民眾健身和運動休閑方式。

 今年二月四日,又是一年立春日,「鳥巢」「冰立方」與「冰絲帶」張開懷抱,邀請冬奧參與者打卡地標場館,重溫冬奧印記。當天,「冰立方」內人流絡繹不絕,場館開放雙奧記憶展,組織冰壺體驗與趣味冰壺賽事,充滿冬奧元素與節慶氛圍的場景吸引不少民眾駐足拍照。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冰立方」曾舉辦冰壺和輪椅冰壺比賽。國家游泳中心總經理楊奇勇表示,賽後第一時間完成場地恢復,最大程度保留了冬奧冰壺賽場原貌的同時,開放游泳、乒乓球健身,游泳、舞蹈培訓等多元業務,兌現「冬奧成果全民共享」的承諾。

 二月四日,「冰絲帶」迎來首場市民速度滑冰系列賽。國家速滑館公司副總經理程淑潔說,參賽人員均為速度滑冰愛好者,年齡跨度大,最小的十一歲、最大的六十四歲,既有接受培訓的年輕學員,也有自學成才的民間高手。除了專業化的冰面和競賽組織標準,「冰絲帶」還為每位打破紀錄的市民準備了冬奧同款「紀錄牆」。

 為實現冬奧遺產利用效益最大化,「冰立方」與「冰絲帶」謀劃引入高水平賽事,提供專業化體育訓練保障服務,打造頂級體育殿堂。其中,國家游泳中心與世界冰壺聯合會、中國冰壺協會建立戰略合作,通過在冰上運動中心設立「世界冰壺學院培訓中心」、舉辦國際冰壺賽事及系列冰壺培訓等,推動中國冰壺運動發展。國家速滑館與國際滑冰聯盟合作,「國際滑聯卓越中心」落戶「冰絲帶」,致力於成為世界滑冰運動的國際交往中心、培訓中心、訓練中心,已累計服務保障速度滑冰國家隊及專業隊訓練近五千人次。

 北京冬奧組委本月發佈的《可持續.向未來──北京冬奧會可持續發展報告(賽後)》顯示,在籌辦和舉辦北京冬奧會的過程中,中國政府和主辦城市體育部門、場館業主單位與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進行深入溝通,確定了賽後利用工作方案。這些場館賽後繼續申辦、舉辦高水平國際和國內賽事,並以此帶動大眾體育、全民健身和地方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