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在音樂會中欣賞過布魯赫(Max Bruch 1838-1920)的《G小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Op.26)後,感覺作品浪漫醉人,希望筆者介紹這位作曲家的其他小提琴作品,馬上想起的當然是《蘇格蘭幻想曲》(Scottish Fantasy, Op.46)。
《蘇格蘭幻想曲》與《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同是布魯赫最膾炙人口的作品,也許它缺少了一般德、奧作品的深沉和嚴謹,但無人能否認,這是一部旋律優美、意境迷人的傑作。此曲運用多首蘇格蘭民謠寫成,由小提琴主奏,並以豎琴與樂隊伴奏(小提琴和豎琴同是在蘇格蘭被廣泛運用的民間樂器),由於豎琴自始至終發揮著重要點綴作用,令全曲加添一種女性化的溫柔和嫵媚,在散發濃重鄉愁的樂句間,瀰漫夢幻般的迷離與凄美,而所有這些情、境元素,都透過精巧的小提琴技法和管弦樂配置完美地體現出來。
作曲家聲稱《蘇格蘭幻想曲》為薩拉沙提(Pablo de Sarasate)「度身訂造」,而姚阿幸(Joseph Joachim)也在技巧問題上被徵求過意見,得益於兩位當代小提琴名師的技術指導,此曲終於在一八八零年順利完成。《蘇格蘭幻想曲》雖由小提琴主奏,但在曲式上很難把它劃入小提琴協奏曲類型,在民間旋律被大量自由使用前題下,作品整體並不遵循協奏曲形式,全曲以五個樂章作為架構,但第一和第二樂章、第三和第四樂章都不間斷地連接在一起,與終曲形成一個由慢、快-慢、快組成的序列。
在上世紀初的現代主義思潮中,布魯赫仍然信守的浪漫主義已呈落後,所以他很多作品在誕生後幾乎被遺忘,《蘇格蘭幻想曲》是因海菲茲(Jascha Heifetz)的發掘和推廣才得以再被重視,這位大師於一九四七年進行此作的首個全球錄音後,至今版本多不勝數,但要數最好的,我也會首先推薦海菲茲和Sir Malcolm Sargent合作於一九六一年的錄音;此外,大衛‧奧斯特拉克(David Oistrakh)錄於一九六二年的版本(Jascha Horenstein指揮)也極優秀。兩個經典版本錄音質素亦完美,同樣達「發燒」級數。
布魯赫的小提琴作品當然不只上述兩部,他還寫了《D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Op.44)和《D小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Op.58),以及一些小提琴與樂隊合奏的樂曲,這些作品似乎較被忽略,卻仍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值得指出的是,題獻予小提琴家薩拉沙提的《第二號協奏曲》,作曲家在世時頗流行,而布魯赫曾認為《第三號協奏曲》和「第一號」同樣出色,可惜這兩首協奏曲都被作者較流行作品的光芒掩蓋,沒受到應有重視,唱片版本亦不多。以下介紹的兩套專輯,同樣以3CD輯錄了布魯赫的小提琴與樂隊合奏的所有作品,兩套唱片皆演繹精湛、錄音優秀,很值得推薦。
-阿卡度(Salvatore Accardo)小提琴主奏,Kurt Masur指揮Gewandhausorchester Leipzig協奏,一九七七至一九七八年錄音
-韋特哈斯(Antje Weithaas)主奏,Herbert Bäumer指揮NDR Radio Philharmonic,二零一三至二零一五年錄音
阿卡度是首位灌錄Paganini 六首小提琴協奏曲的意大利小提琴家,技巧無庸置疑,他的風格熱情爽朗,演奏流暢利落,最宜布魯赫作品的發揮。德國小提琴家韋特哈斯技藝成熟老練,範疇甚廣,她曾於二零零三年及二零零八年兩度訪問澳門獻藝,分別演奏了貝多芬及莫札特的小提琴協奏曲,精彩演繹令樂迷留下難忘印象。
兩專輯收錄曲目相同。除了三部小提琴協奏曲及《蘇格蘭幻想曲》外,其他曲目還包括:音樂會小品(Konzertstück, Op.84)、小夜曲(Serenade, Op.75)、浪漫曲(Romance, Op.42)、紀念(In Memoriam, Op.65 )和熱情柔板(Adagio Appassionato, Op.57)。布魯赫的小提琴作品全都十分優美抒情,但絕大多數小提琴家只涉獵最熱門的一、兩首,難得阿卡度和韋特哈斯把它們「一網打盡」。
西方音樂藝術在踏入浪漫時期後,很多作曲家都不涉獵協奏曲的創作,我們應多謝布魯赫,他不僅沒放棄這種體裁,更為它寫下繽紛燦爛的篇章。布魯赫作品不少,很多都被長期忽視,下期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