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檔案室)「活化媽閣塘」有感  海浪

近日,政府公布了活化媽閣塘片區,計劃將之打造成「具本地文化特色,且可持續發展的全新城市公共介面。」消息始發,即把沉寂多時的媽閣區喚醒,給人們投以關注的目光。

媽閣塘,對一般澳門市民而言,只是一家船廠的舊地,散落幾座頗具南歐風格的建築而已;但對於包括筆者在內的,成長在媽閣塘周邊的幾輩老居民來說,就有着與別不同的感受了。

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筆者的家居,毗鄰媽閣塘,區內居民,許多都是媽閣塘員工,如筆者的兄長,亦曾短暫任職媽閣塘;那時候,每個工作日的清早,小區就會傳來:嗚……嗚……的鳴聲,這不是緊急車輛的警號聲,也不是輪船的汽笛聲,而是媽閣塘上班的提示聲,一輪笛聲過後,工友們隨即急匆匆地魚貫進廠,須臾,次輪笛聲又起,大門便立馬關上,後至的工友也就要遲到了。而那先前高朋滿座的小區咖啡檔,亦頓時冷清下來。

媽閣塘的員工很多,他們在小區的活動多了,與小區居民也漸漸熟絡,當中最為居民熟悉,也最惹人喜愛的,名叫「芝咕」,牠不是人,也不是狗,是一隻終日守候在媽閣塘牆頭上,龍眼樹下的小猴子,小區居民進出,都會路經牠的腳下,與牠打打招呼,給牠食物,牠最愛香蕉、水果,常見居民領着孩子走過,喚一聲「芝咕」,牠便攀上牆頭,孩子拋上水果,讓牠穩穩接着,隨即大快朵頤,於是,孩子樂,猴子也樂。隨着歲月推移,「芝咕」老了,變得不太活躍了,不多久,「芝咕」不見了,據聞,牠是被送往二龍喉,去頤養天年。

小時候,總覺得媽閣塘很大,又覺得它有點兒神秘,依稀記得,母親曾帶領我們入媽閣塘接種防疫針,那陌生的環境,令我不辨南北,稍長,兄長在媽閣塘當學徒,他帶領我進去「參觀」,其中一次,更是去看賽車。

上世紀六十年代時,大賽車的比賽車輛,全都停擺於媽閣塘,賽車期間,媽閣塘內,車聲隆隆,車手,車隊工程師雲集;媽閣塘外,更有大批車迷及附近的小孩,或臨窗窺探,或門外守候,只是為了近距離一睹跑車的真容,便不惜長途跋涉,齊聚媽閣塘,此刻,亦是一年之中,媽閣塘人氣最盛之時啊。有一年,我跟隨兄長進入媽閣塘,穿梭於繽紛亮麗的跑車叢中,盡情瀏覽,看得我眼花繚亂,目眩神迷,我亦因之而樂了數天。

兒時,澳門市面,聖誕新年,都沒有節日燈飾,只有某些公司機構有內部布置,媽閣塘乃政府一大部門,聖誕燈飾,就是給那座今已閒置的中式涼亭,擺設聖誕燈飾,把平實的涼亭,布置成美輪美奐,別具中西特色的節日裝置,那時候,我覺得它非常好看,非常美麗,每天路過,都會駐足,細賞一會。如今活化,好應多加利用呀。

自今夏開始,每天清晨,我都與妻經過媽閣塘片區,去西灣晨運;今之媽閣塘已與兒時大異,幾座建築,亦曾經幾度翻新,維護成今日面貌,唯有那大幅的,精美的葡萄牙國徽,依然無異,彷彿在訴說着一段段老舊的殖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