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昆明九月二十七日電】(記者胡遠航)雲南大學二十七日發佈消息稱,近日,由該校省部共建雲南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于黎牽頭的研究團隊,基於目前最大規模的穿山甲群體基因組學數據,並聯合穿山甲鱗片的形態學分析,證實了一個新的穿山甲物種的存在,將其命名為Manismysteria。
穿山甲是世界上非法貿易最嚴重的野生哺乳動物,此前已知的穿山甲物種共有八個,包括四個亞洲穿山甲物種:馬來穿山甲、中華穿山甲、印度穿山甲和菲律賓穿山甲,和四個非洲穿山甲物種:樹穿山甲、長尾穿山甲、大穿山甲和南非穿山甲,皆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雲南大學于黎研究員團隊和香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張華榮博士團隊在對雲南和香港分別查獲的非法貿易的穿山甲鱗片進行分子物種鑒定時,都發現了不同于已知的八個穿山甲物種的新的線粒體單倍型,提示可能存在穿山甲新物種。科研人員經過進一步對所有已知的穿山甲物種和可能的新物種進行了鱗片形態特徵比較以及一百三十八個個體的群體基因組分析,證實其為新的亞洲穿山甲物種,即世界第九種穿山甲,並將其命名為Manismysteria。
研究還發現,該物種早在五百多萬年前就與菲律賓穿山甲和馬來穿山甲分化;其在所有穿山甲物種中呈現出相對較低的遺傳多樣性,較高水平的近交程度和有害突變積累,提示種群數量較少,演化潛力低,與其他穿山甲物種一樣面臨類似的生存困境。同時,由於目前發現的該物種均來自查獲的鱗片,再次提示其正經歷著非法狩獵和非法貿易的嚴重威脅。
基於此,研究人員呼籲,應盡快找到該物種,並制定科學合理的保護措施。該物種分佈地可能與中華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的分佈地重疊或相鄰,東南亞島嶼也可能是其潛在的分佈地。
該研究極大地刷新和擴展了目前對穿山甲物種多樣性和演化歷史的認知。研究結果於近日發表在國際期刊PNA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