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韻•中子)道情之樂 中子

近日本澳的道教文化活動十分活躍,舉辦了一些講座和表演,讓市民能更深入瞭解這個我們傳統宗教的內涵和傳承,起著普及推廣的作用,也冀能借著這些安排,為澳門再帶來祥和平安的氣氛,國泰民安,達至小康局面。

我國的道教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是當今世界五大宗教之一(佛、道、耶、回、儒),在這悠長的歲月中,道教有很大的發展和甚多的改變,產生了極多的支派和流派,也影響著中國的宗教和文化的發展,當中道教的音樂早已深入民間,例如本澳的道教科儀音樂,早在二零零九年就已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二零一一年更獲國家文化部定為國家級的名列,更有指定的文化遺產傳承人,極受重視。

道教的音樂自然是源於宗教,但隨著社會的傳承發展,道教音樂開始入世,成為民眾生活的一部分了,裏面包括又在民間推行法事等活動所需要的音樂,成為一套完整的體系,後來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科儀音樂了,這套音樂有其獨特的程式和內涵,極是豐富多姿。

另一方面是隨著道教音樂的入世,以其特有的藝術內涵,影響我國民間音樂的發展,其中較為重要的就是道情音樂了,道情是我國傳統曲藝品種的一個類別,廣泛流傳在全國各地,以唱為主,輔以說話,伴奏樂器以漁鼓和簡板為主,最初只是由道士來演唱,內容包括有道曲和道歌,內容甚是豐富,從唐代開始,道情音樂就已十分盛行,有承天、九真等樂曲;到了宋代,就確立叫作《道情漁鼓》,深入到民間,道情發展到了清代,呈現一片繁榮;它和各地民間音樂結合,產生了所謂同源翼流的多種藝術形成,例如有著名的太康道情,陝北道情,江西道情,湖北漁鼓,四川竹琴等等,聞名全國。著名民間藝人瞎子阿炳,他也是道士出生,在江南一帶遊歷,演唱道情,他有極高的音樂才華,將道情音樂藝術推向一個新高度,更創作了不少的著名作品,受到人們的尊重、愛戴和欣賞,一首《二泉映月》就是經典作品,民族音樂的驕傲。道情音樂不單只是世俗化,還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進入音樂廳,面向世界樂壇展示獨特的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