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檔案室)行走寧陜子午道   石昌林

古稱,北方為子,南方為午。中華大地,秦嶺橫貫東西,子午道縱穿南北。

從寧陜縣城出發,沿二一零國道北行越平河梁,過旬陽壩,經月太公路東行繞胭脂壩,到達太山鎮。崇山峻嶺之中,但見奇峰幽谷,古木參天,巉巖深澗,溪流清冽。沿途層林盡染,山川如畫。

時令已近立冬,陽光普照之下,大地呈現出一片富麗炫目的景象。站立在平河梁上觀望,是層巒起伏、一望無際的老林子。松樹的葉子已經落盡,光禿禿的枝丫直伸天空,像要觸摸天上的雲朵。天空藍瑩瑩的,纖塵不染。平河梁現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大熊貓在秦嶺最東邊的棲息地。

在旬陽壩,尺餘厚的石條鋪就的古街道,兩邊是磚木搭建、灰瓦覆頂的商舖,古色古香,氣勢恢宏。店舖雖然大多關門,但昔日行人騾馬車輛在街道石條上留下的深深轍痕,彷彿還在訴說昔日子午古道的繁榮與輝煌。街道鮮有行人,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只留下老人、婦女和兒童,守護着一段無法割捨又漸行漸遠的傳承與記憶。房檐下整齊地掛着一排排一串串的粟米棒子,像是給牆壁覆上一層黃金;剝下來的粟米粒晾曬在院壩上,中年婦女正用一把木耙在粟米粒上來回翻耙。陽光下粟米的金色光芒映照着主人安詳的笑臉,讓人想到安寧,想到幸福。

車輛由二一零國道駛入月太公路,地勢漸趨平緩,公路逆月河向東延伸,人家房屋背山面水,點綴公路兩旁。沿途所見,炊煙裊裊,雞鳴犬吠,火紅的柿子在樹上掛起一個個小燈籠;收獲的黃豆未曾脫粒,連莖搭在門前的竹竿上。

「看!那個豁口,是過去行人走子午道的必經之地。」同車的人突然一邊用手指點着。順着手指指點的方向望去,一條蒼翠山梁中間,果然隱隱現出一道豁口。豁口在林木覆蓋之下,已然看不清當年行路者的足跡,只有河邊巨石上古人鑿出的用於打樁鋪設棧道的深孔歷歷在目,只留下滔滔月河橫亙眼前,奔流不息。

這裏是我外爺曾經肩挑背扛走過的山路嗎?小時候常聽我外爺講他年輕時的故事,農忙時給地主家織布製茶;農閒時挑一擔茶葉或絲綢布皮去長安。去時一百斤茶葉或絲綢布皮,回來時一百斤食鹽,走爛二十雙龍草鞋,肩膀磨破了又結痂,腳板磨破了血染古道。子午古道路漫漫,挑夫肩頭貨沉沉。如今好了,公路鐵路高速路,天塹變通途。

在月河坪村,在農戶高玉誌家裏,我們品嘗了高山野生板栗。個大,水分足,味甜,這是味覺最真實的體驗。聽說我們是專程前來走訪子午古道的散文作家,主人立即進屋翻出了珍藏在家的鐵製古箭頭、古錢幣、青銅器等。「這些古物全都是在雙龍橋遺址偶然發現的。」高玉誌一臉自豪地說。看着眼前的古物件,人的思緒不禁回到了秦漢,回到了三國,回到了金戈鐵馬的年代。這裏是子午古道無疑了!是劉邦由咸陽退回漢中時,為了迷惑項羽而大張旗鼓燒毀棧道的地方。是諸葛亮麾下大將魏延提出的「給我五千兵馬沿子午道北上,直取長安」的地方……

過腰竹嶺,實為劉邦毀棧道實際發生地,是北上江口鎮、南下池河鎮之界嶺,南坡又為池河發源地,車輛在古木參天、山重水覆中穿行,看不見天空,見不到陽光,寂靜得能聽見落葉的聲音。可當你的眼前豁然開朗,一片開闊明媚時,人的內心的激動和歡喜又是無法言喻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