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幸骨折,除了要第一時間正確的固定、儘早的復位與適當的復健之外,吃「對」食物也有助骨頭修復。但究竟骨折後應該怎麼吃才對?
骨骼的組成分除了鈣質,還有磷、鎂與膠原蛋白等,所以,骨折後不只要補鈣!均衡的飲食才能夠攝取到骨折癒合過程所需要各種營養素。
例如:喝牛奶可同時補充豐富的鈣質與蛋白質,提供骨折癒合材料;五穀雜糧類含有各種維生素,能維持身體良好的吸收與代謝;豆魚蛋肉可補充蛋白質,更提供人體製造膠原蛋白的材料;蔬菜、水果中也含有豐富維生素與礦物質,尤其是富含維生素C的番石榴、柳丁等,能幫助膠原蛋白合成、促進骨痂生成;而堅果類含有維生素K,能幫助鈣質沉積,促進成骨作用。除此之外,過量的咖啡因、碳酸飲料會影響鈣質吸收,抽菸或二手菸中的尼古丁也會影響骨折癒合,應儘量避免。
此外,我們可依骨折初期、中期、後期按狀況、分階段調理飲食,以加速痊癒:
一、骨折初期:
此時新傷初起腫痛,容易口乾口苦、食慾不振、大便秘結,宜吃些精緻易消化食物,如果汁、稀飯、豆漿、麥片、麵條等,此外宜多吃蔬菜、水果、以促進胃腸蠕動,增強排泄,防止腹脹、便秘。忌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如菸、酒、檳榔、咖啡、及過酸過辣食物。
二、骨折中期:
為骨折癒合階段,應多補充蛋白質、鈣質和維他命D等營養,可多食魚乾、牡蠣、蛤仔、蛋類、豆製品、豆乾、雞湯、大骨湯等,並多補充水果、蔬菜,應以少量多餐方式進食,切勿暴飲暴食。另外,適度的陽光照射,將有助於體內維他命D的活化。
三、骨折後期至恢復:
正常三餐飲食,並結合肢體鍛煉,應攝取充足之各種食物及水果加強體力之鍛煉。可多食淡菜、海參、芝麻、胡桃肉等滋補之食品。復健階段除飲食注意外,可自行做適度的按摩及熱敷,以利關節功能之恢復。此外,有些人為幫助鈣質吸收會額外補充維生素D膠囊錠狀食品,對此建議在進食前可先諮詢醫師有無必要,或者是透過曬太陽、攝取鮭魚及黑木耳等食品來補充。
另外,很多人說道骨折後不能吃香蕉、鴨肉、糯米,那是真的嗎?
香蕉的營養豐富,對於骨折病患來說是很好的食物。有些人擔心香蕉中豐富的鉀離子會造成高血鉀,其實只要是腎功能正常,食用一根香蕉並不會造成高血鉀或引發抽筋,是可以放心食用的。至於鴨肉,因為含有蛋白質、鐵質、維生素等營養素,對骨折病患來說,仍是可以正常攝取的食物。
但在骨折後,患者活動量會降低,腸胃蠕動也會跟著減弱,此時較難消化糯米等食物,建議淺嘗即止。此外,骨折術後的臥床期或行動受限期間(約麻醉術後的三至七天),建議暫停食用易脹氣的牛奶及產氣性食物,避免造成不適。待恢復穩定後,即可繼續食用。
所以,總結來說,香蕉、鴨肉可以吃,糯米則要少吃。◇
(資料來源︰元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