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者園地)德國小提琴學派重建者 樂飛

傳統上,德國音樂演藝一向注重嚴謹和工整,追求莊重優雅的音色,並強調作品的原本風格及內涵。當今德國小提琴大師中,儘管Anne-Sophie Mutter的風格多少偏離了該派系的藝術本質,但Frank Peter Zimmermann、Antje Weithaas、Julia Fischer、Christian Tstzlaff等仍恪守傳統,在發揮穩重、精湛技巧的同時,仍保持端莊秀麗的音色。

齊瑪曼(Frank Peter Zimmermann 1965-)生於杜伊斯堡(Duisburg)一個音樂家庭,受身為弦樂四重奏成員的父親感染,他自小立志要成為一位專業小提琴家。他五歲習琴,十歲在樂團伴奏下舉行首次公開演出。他的教師包括Valery Gradov(Leonid Kogan的學生)、Saschko Gawriloff和Herman Krebbers(荷蘭著名小提琴家)。學生時期雖然很崇拜Oistrakh、Milstein和Grumiaux,但他的演繹仍可定型為典型德國學派風格。齊瑪曼的音色堪稱純美無瑕,不論拉奏甚麼,都難以在其琴音中找到半點雜質;儘管演奏有浪漫的一面,但整體平實而嚴謹,以重現作品原貌及發掘其內涵為本份。

齊瑪曼擁有廣泛的保留曲目,特別精於德、奧系作品,他最早的錄音便是莫札特作品,包括五部協奏曲及十五部奏鳴曲,他的莫扎特在靈巧、敏銳中泛著典雅抒情氣質,自推出至今一直飽受好評。值得樂迷留意的是,齊瑪曼發表很多高水平演奏時仍相當年輕,例如在易沙意的六首無伴奏奏鳴曲和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隨想曲中,他以利落運弓勾勒出作品輪廓,緊密織體隨多變音色漸次顯現,複雜音符挾著凌厲氣勢而來,當年二十出頭的他能表現出此般琴藝,確令很多同行折服。

他很快又灌錄了巴赫、貝多芬、曼德爾頌、布拉姆斯、舒曼、柴可夫斯基、德伏札克、西貝流士、聖桑、葛拉祖諾夫、普羅哥菲耶夫等的協奏曲,並留下德布西、拉威爾、揚納切克等奏鳴曲的錄音。齊瑪曼這些演奏於一九八四年至二零零一年的錄音,已結集在一套30 CD套裝中於去年推出,這是小提琴家初出道加盟EMI至其演藝高峰時期的珍貴演奏記錄,很值得樂迷珍藏。

除了獨奏,齊瑪曼亦熱衷於Chamber Music,他於二零零七年創立了齊瑪曼三重奏(Trio Zimmermann),另兩位成員為Antoine Tamestit(viola)及Christian Poltéra(cello)。在他主導下,此組合參與了不少音樂會及錄音,每張唱片都引來樂迷注目。推出於二零二二年的5 SACD套裝結集了他們的部分錄音,除了巴赫的《郭德堡變奏曲》(改編成弦樂三重奏),莫札特、舒伯特、貝多芬、亨德密特及勛伯格的三重奏作品,均載錄於此。不同時期及風格的曲目,充份反映組合的駕馭能力。

值得留意的是,齊瑪曼及三重奏其他成員使用的樂器都是史特拉特華里出品,傑出的錄音在最大程度內還原了每支名琴的甜美音色。

齊瑪曼認為,在經歷兩次大戰後,所謂日耳曼小提琴學派的傳統已被摧毀。今天,我們慶幸看到在很多小提琴大師(包括齊瑪曼)及教育家的努力下,這領域的風格再被重新建立起來,並再次被世人確認。齊瑪曼無疑是延續正統德國小提琴學派的重要領軍者,縱橫樂壇半世紀的他,已成為當今風格最全面及技巧最高超的幾位小提琴家之一。

齊瑪曼錄音很多,除了EMI和BIS,我們亦可透過Sony、Hanssler等廠牌欣賞到他的琴音,下期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