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熟日常)兩種理解   向南

孩子到了十來歲,有兩種情況都叫人憂心。一種情況,是到了畢業的年紀,還沒有找到甚麼興趣,也不知道自己想要做甚麼。父母提的意見,其實他們根本沒有甚麼喜歡或不喜歡,只是照着做。孩子們沒有從心裏面對某件事顯示出熱愛,當然做起上來也不會特別的好,也可能因為接下來面對的困難而採取消極或放棄的態度,結果就只會是浪費歲月。當然,也有些沒有甚麼想法的孩子,走着走着就找到了自己人生的興趣,這樣父母當然會感到安慰,但出現的機率真的不高。

相反,另一種情況是孩子很早就有主見,不輕易聽父母意見,甚至會一意孤行。青春期的孩子,大多以自我為中心,因此遇到這種情況一點也不奇怪。我們當父母,若然在過程中沒有沉得住氣,和他們分析問題利弊,覺得直接讓他們承受後果,然後再回過頭來向他們潑冷水。這對於小孩的成長其實一點幫助也沒有,甚至會影響他們對父母的信任。

總要時刻向他們表示愛,讓他們知道父母的憂心,以及提供我們的見解。哪怕他們沒有聽我們的意見,事後也應多安慰,少怪責。想到我們年少的時候,其實也做過很多讓自己後悔的事,真的和我們的年紀和心智關係很深。有些苦,自己知道。有些經驗,已經收獲。心理上,有時也會希望獲得父母親的諒解。今天,他們也說還沒有勇氣向父母說一句對不起,但我相信,只要我們還在對方身邊,總有一天他們足夠成熟了,會知道說說一句抱歉、講一句對不起,對一段關係的幫助可以有多大。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親多諒解。到孩子大了,我們老了,他們也許會更懂得體恤父母。人在不同時期都會有各自的不足與缺陷,都要學會接受別人的善意,理解對方的倔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