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北「黃金水稻帶」 興起綠色生態種植
【新華社長春十月五日電】(記者 薛欽峰)金秋十月,中國東北的黑土地上一片豐收景象。在吉林省榆樹市保壽鎮紅旗村,稻田裡一台台收割機來來回回,一車車新收穫的水稻被送往村裡的加工廠。
「一公頃稻田產量兩萬斤左右,又是大豐收。」該村經營著一百三十二公頃稻田的種糧大戶徐禹慶說。
徐禹慶建了肉牛養殖場,今年還把牛糞堆漚發酵成有機肥還田,「一公頃使用十噸有機肥,水稻品質達到了綠色、有機標準」。
在徐禹慶的帶動下,紅旗村村民開始從事綠色水稻種植。去年,該村優質大米最高賣到二十元一斤,效益是普通大米的四倍。
在東北優質水稻種植區吉林省舒蘭市水曲柳鎮金星米業有機水稻種植基地,新收穫的水稻經過烘乾、清理、碾米、拋光、打包等工序,通過冷鏈物流發給客戶。記者了解到,水稻還沒有加工完,綠色、有機的優質大米已被訂購一空。
中國東北地區地處「世界黃金水稻帶」,松花江、嫩江、遼河等主要江河滋潤著松嫩平原和松遼平原上肥沃的黑土地。近年來,東北地區依託資源稟賦,興起種養結合等綠色生態種植方式,讓黑土地上產出的大米產量更高、品質更好。
在農技專家的指導下,吉林省公主嶺市南崴子村興起了稻田養殖河蟹、小龍蝦的種養結合生產方式。稻農趙春雨說,河蟹可以鬆土、捕食害蟲,糞便還可肥田,「化肥農藥大幅減少,水稻達到綠色標準,好品質帶動價格提升,受到市場歡迎」。
「稻漁綜合種養」等生態種植方式正在吉林、遼寧等水稻產區興起,實施面積上百萬畝。目前,中國東北地區正廣泛建立綠色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其中吉林省綠色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已超五百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