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蘇省蘇州市代管的常熟市,位於江蘇省的東南部,其橫塘老街夜晚很美,有綠色橙色的仙鹿燈籠裝飾在彩雲橋外觀上。彩雲橋橫跨胥江,面迎運河。當地朋友說是古橋卻不見滄桑,橋原本東西跨越運河,始建無考,1928年重建,全長38米,中寬3.7米,中孔淨跨8.5米,矢高5.6米。因大運河拓寬,1992年遷建此橋于胥江上,與驛亭遙相呼應。夜晚藍色紅色黃色的各色燈籠亮起古色古香,讓我想到這裡的商貿集市曾繁榮數百年,民國時被稱之為「小上海」,橫塘市因水得名、以市出名,直到抗戰前期達到鼎盛。千百年來,它從常熟這片沃土開始聲名遠揚。
橫塘老街不大路不寬人不多,兜兜轉轉一個多小時就能逛完。但零星的沿街店舖告訴世人這裡曾經繁華過,古樸、毓秀、婉約、玲瓏,街道細長彎扭,如早春二月裡古裝少女踏青時不慎遺失的裙帶,躺在楊柳岸邊。街道縱貫南北,橫觀俯視像行書的「一」字,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這樣典型的江南弄堂,無論從老街哪一頭進入,都是一條極富特色的赭石街,與周莊烏鎮等的青石板街不同,這是用無數塊赭色的厚石片豎插入土,層層疊疊,密密麻麻,如魚鱗,如火龍。石片歷經歲月磨礪油光鋥亮,但人走在上面因凹坑卻不會打滑。我的當地朋友說他從小就在路口的小賣舖買東西,現在小賣舖變成了雜貨舖,沒賣零食了。20多年,他說他的父親依舊喜歡讓他去那裡買醬油。
街兩側大多是參差不齊的平房或兩層木質小樓,有些是舊時富裕人家,廳堂四合。如今老屋人去樓空,破敗不堪。牆、門、雕花窗、瓦松,無不顯示老街的滄桑,讓人彷彿穿越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
徜徉老街,我踩著木製樓梯,登二樓推雕花窗,品咖啡或清茶。老街的情緒和我的情緒極為相似,一到夜裡十點就要入睡,我不睡會死,暴跳如雷,這裡的深夜十點都見不到人在街上行走。也許橫塘老街也不喜歡我多問它的過去,只要在夏天的輕風細雨裡感受就好了,感受赭石街濕了,木板門濕了,雕花窗濕了,瓦松濕了,「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猶如現代派象徵主義詩人戴望舒寫的雨巷裡丁香一般結著愁怨的姑娘。
老街人不多,老茶館裡八仙桌長凳有序排列,幾位老人圍坐吃茶暢談清歡。早晨5點的老茶館,6點已基本客滿,斑駁牆面上寫滿三十多載的記憶。5元一杯的茶水是老人們的消遣方式,據老闆娘說,凌晨3點已有客人前來喝茶,吃手包的餛飩。有些老人坐在門口長凳上,悠然吃煙。
橫塘驛站位於胥江和大運河交界處,是蘇州通往石湖、太湖等地的水路要隘。原是一座水陸驛站,為古代傳遞官府文書以及往來官吏中途歇宿之所。現僅存一亭,為清代建築,樓、廡、台已不復見。驛亭為原驛站大門,西南臨水,呈平面方形,為蘇州古驛中僅存的一個。我為了感受驛站,特地徒步由體育中心沿西環路南下,折雙橋路前往。在這煙雨江南感受老街的靈氣,不管年代更迭,不管世事紛爭,橫塘老街依舊繾綣纏綿,生生世世不離不棄蘇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