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行雲)賣懶與守歲  馬不前

舊曆除夕,廣東人一向有「賣懶」之舉,我小時在澳門讀書,年終除夕,同學們的母親到我家邀我隨同她的兒子去「賣懶」,我一向是個頑劣兒童,自問平日讀書不懶,每週的週記,都受老師誇獎,便說:「我還嫌不夠懶,留下一點懶啱啱好,賣光可惜……」

父親聞言,認為頗合他那憤世嫉俗的胃口,說:「你今年成績表很好,賣甚麼懶?不必賣懶,隨我逛花市,替我托吊鐘花吧。」於是,我便逃過賣懶一刧。

不過,母親並不以父言為然,埋怨他把孩子縱壞,父親說:「孩子如今有父蔭可享,讓他多享一點吧,來日大難,將來養妻活兒,想懶也沒有機會了。」寫到此處,記憶父愛,真是不勝哀痛。

除夕賣懶,到處皆然,後來,我於役鶴山沙坪墟,西江浪聲中,街燈掩映下,還可以聽到沿街母親攜着兒子叫道:「賣懶,賣懶,賣到年三十晚,人懶我唔懶……」。心竊非之,某年除夕,輪到我值夜守衛在西江江濱堡壘中,責任重大,不得不金睛火眼,望着滔滔江水,提防日軍乘夜偷襲,不斷警告自己:千萬不能偷懶瞌睡,致讓敵人得手,想想:除夕賣懶,並非一無是處。

中國人由來要人戒懶,鄉賢陳白沙更寫了一首《戒懶歌》,許多同學都把這詩貼在桌側,但是貼者自貼,懶者自懶,可見所謂賣懶也者,形式而已,一個人的成敗,並非基於勤與懶。時至今日,除夕無人賣懶,足證賣懶之不合時宜。

記憶,除夕除了賣懶,還有「守歲」之俗。此俗我卻優為之,據說:除夕守歲,可替父母延壽云云,明知是一派胡言,卻年年守歲如故,因為,守歲比賣懶有趣多了,我家祖父英年早逝,我小時,祖母在堂,父親侍母守歲,八仙檯上,一對紅燭,一株新割吊鐘,數盞水仙,一小罎五加皮,一盤南安臘鴨,一小碟煎霉香鰽白鹹魚,兩位老人家對酌,酒香花香,一室陶然,怡然自得,靜聽戶外北風蕭蕭,炮竹隱隱。這種溫馨的歲月,回首已不可再得。使我想起前人一首詩:

相邀守歲阿戎家     

蠟炬傳紅映燭花

三十六旬都浪過     

偏從此夕惜年華

詩中最後二句,深獲我心;一年中,三百六十天都浪費淨盡,餘下這幾個時辰,即使萬分不捨,也是於事無補了。

五十年代,我在澳門青草街一家報館工作,從前,報紙出版到除夕,停報兩天,大年初三復刊。我奉命值夜兼守歲,同事各尋樂子而去,社長留給我一包花生,一瓶玉冰燒作酬勞,我又買了兩條鹹肉糭。那年天氣奇寒,我獨自一人在編輯部,擁着斬蛟龍買來的舊棉襖,靜聽滿城炮竹聲響,正百無聊賴之際,忽然一陣敲門聲傳來,我連忙啟戶,只見一位同事飛奔而入,口中大呼:「好冷,好冷,快要冷僵了!」定睛一看,見他身上穿笠衫內褲,冷得面無人色,問他何故狼狽如此?他說:出外尋樂子,見到前面一個漂亮女郎,不斷回眸挑逗,他尾追不捨,追到橫街僻巷,遭人用刀指嚇,要「劏死牛!」,年尾雙糧糧銀被搶去還不肯罷休,把身上的新棉袍,西褲和皮鞋留下,方肯放人,被釋後,他飛奔而回,慶幸執回小命。

我連忙把玉冰燒遞給他,他喝了數口,方才驚魂稍定,解開糭子,讓他溫暖飢腸,再替他召了一輛三輪車回家。

守歲而有此事故,令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