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吐沙的貝類怎處理
貝類是營養豐富且美味的海鮮,很多人會將其加入湯品或義大利麵等料理中。由於貝類是用一種叫做虹管的器官吸入水中浮游生物和有機物等來進食。在吸入的同時,沙子和泥土也會被一起吸入,因此我們在吃貝類時偶爾會吃到沙子,而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通常會讓貝類先「吐沙」,這是指在烹調前讓貝類將體內的沙子排出的過程。
只是,有時在完成了這一步驟,再吃煮熟了的貝類時還是會覺得吃到沙子,但那其實是貝殼破裂的部分。所以,若下次有吃到「沙沙」感的情況,不妨先吐出來並檢查一下,可能是貝殼碎片惹的禍。
接下來,便說說如何去除貝類的沙子?
首先,將貝類用流水徹底清洗。以蛤蜊來說,由於貝殼表面光滑,所以較易清洗,但就牡蠣而言,因為貝殼上有溝槽,這些溝槽裡會附著髒污,所以需要仔細去除。
除了貝類吐出的沙子外,這些髒污也有可能是造成「沙沙」感的原因。
在洗淨貝類後便可按照以下步驟進行吐沙:
1.在容器中製作濃度與海水近似的鹽水。鹽分濃度大約是百分之三,簡單點來說就是,一公升的水需要食鹽三十克。
2.將貝殼完全浸入上述製作的鹽水中,並且避免將貝殼重疊,儘量平鋪排列。可以先將貝殼放入篩網中,再放入容器,這樣貝殼就不容易重新吸入已經吐出的沙子。
3.由於貝殼在暗處容易吐沙,因此可以用鋁箔紙或報紙等覆蓋容器,但不要密封。
4.將容器放在不受直射陽光照射的陰涼處,靜置約三小時。
如果能夠進行上述步驟兩次,效果會更好。◇
(資料來源︰每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