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好這顆心)捱罵的氣度  星雲大師 劉長樂

星雲大師:傳播是增強溝通的最好方式。佛教裏有六個法門可以讓眾生得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其中忍辱就是要有忍耐力,不能因為別人輕易說出口的一句話,就憤恨不平,就跟人家爭執不下,應當要不屈不撓; 精進,也就是說努力、奮鬥、勇敢方能成功;般若,就是智慧,人只有體力是不夠的,還要有智慧。另外,禪定、心力也很重要,因為一切都是從心出發。做好傳播事業談何容易?不能三心二意,要無有雜念,就好比我們的信仰一樣,需要用心,才能激發自己內在的力量。如果要計較得失、榮辱,計較別人的看法,心也就不能安定了,所以心要無雜念,要至誠。

長樂先生:我們的《風範大國民》節目,就是想宣導一種素質和風氣。

國力的強盛,需要文化道德如影隨形。中國的國力雖然持續進步,但是在一些地方,陋習依然藏納於生活中的諸多角落。《風範大國民》裏的人物致力於推進民主與法治的腳步,為「人」的權利與尊嚴而東奔西走,雖然時常被現實的荊棘所束縛,卻用良知守望着公平與正義。我想,我們每個人與「風範大國民」的距離就是中國與「大國風範」的距離。

星雲大師:一個國家除了注重經濟上的發展,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尤其個人內心的發展也很重要。人要發展內心的真如佛性、慈悲智慧、仁義道德,如此,人人發光發熱,互相照耀,也就能構成一個美好、安定的社會了。(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