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的難」無改善 三團體提建議 籲開放公共停車場上落客

 【專訪】澳門商業汽車工商聯誼會、澳門交通運輸業總商會、澳門的士總商會共同指出,目前全澳的士約一千八百輛,已恢復至與疫情前相若,但「打的難」問題仍未改善,建議最新落地運作的五百輛的士先行完善包括「一戶通」、「澳門出行」的等多元網約功能,以及公共停車場設的士上落客位等。

 三社團指出,新春期間入境旅客近一百三十一萬人次,日均旅客高,令「打的難」問題加劇。尤其明顯的對比是:假期階段的口岸和旅遊景點附近的士站大排人龍等候上的士;民生區也一樣大叫「打的難」。

 造成「打的難」的原因涉及多方面:一是的士網約叫車功能未完善,尤其是去年新競標落地運作的五百輛八年期的士,其中只有一家公司五十輛的士提供電招「打的」號碼;二是民生區乏有旅遊景觀,令多在酒店或熱門景觀區的候客的士難以「對流運作」模式進入民生區,即的士難有或少有民生區業務;三是民生區車多路窄,缺乏的士候客站,的士司機和乘客都不知道哪裡候客與候車?

 四是多處掘路令交通嚴重擠塞,車輛「塞在路上」司空慣見。與十年前相比,的士每日平均行駛里程從五百公里降至三百七十三公里,運載力受影響,司機收入亦下降;五是相關設施欠完善導致預約「跑單」現象多,導致部份司機不願接電召訂單,若能讓乘客能掌握到所呼叫車輛位置和狀況,就會減少「跑單」情況。

 針對上述問題或弊端,三的士社團提出相關建議:一是盡快完善相關的叫車網約設施,即除傳統的電召形式外,應充份利用交通工具、「一戶通」及「澳門出行」APP,讓的士配備網約功能,既便於政府監管車輛位置,亦方便預約乘客掌握候車情況,還利於的士司機提升服務質素;二是探討三十七個公共停車場設的士上落客停靠位問題,既方便上落客(安全),又方便民生區乘客候車;三是根據實際需求,考慮增推相應數量的具網約功能的八年期的士牌照競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