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的舞台上,4分17秒的作品落幕,掌聲與歡呼聲足足持續了一分鐘。
近日,來自中國成都的街舞團Homies帶著作品《蜀山劍氣》,登上VIBE世界街舞大賽舞台,一舉拿下季軍。
Homies街舞團的平均年齡約25歲、最小成員僅11歲。如今,這支年輕的街舞團不僅成為VIBE世界街舞大賽創辦30年來首支站上領獎台的中國團隊,更是第一支將變臉、功夫、太極等元素系統性融入街舞編舞的隊伍。
《蜀山劍氣》總導演、「舞蹈家」工作室主理人方正華告訴筆者,作品結束時,台下觀眾長達一分鐘的歡呼聲給他帶來的「人生財富」,蓋過了排名本身。
故事開篇,劍宗掌門去世,弟子們通過一次集體變臉來紀念他——變臉不僅是舞台技藝,更寓意著「面具」背後的身份傳承。故事由劍宗掌門的生前經歷展開,這一角色面臨著「劍宗」與「氣宗」的衝突,經歷誤會與犧牲、復仇與寬恕,並成長為新掌門。
作品的靈感源於「90後」總導演方正華的個人回憶:不論是從小喜愛的經典遊戲《仙劍奇俠傳》中的四川 「蜀山派」,還是金庸小說《笑傲江湖》裡的「劍宗」與「氣宗」,抑或是他在春晚擔任街舞總編導期間對傳統武術的深刻體會……這些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經歷,被濃縮進舞蹈敘事裡,凝聚成這一部街舞版的「江湖故事」。
這些文化元素像拼圖一樣,被方正華與團隊一塊塊拼回完整畫面。最難拼合的一塊,就是變臉。變臉是中國傳統舞台上的「絕技」,而街舞,是全球舞台上的「流行語」。把這兩種毫無關聯的表演語言結合在一起,並不是「加法」,而是「乘法」。
變臉表演有隨時調整表演節奏的技法,而街舞則依賴精確的音樂節奏點。Homies團隊請來川劇表演藝術家余丹,帶領30名舞者共同練習變臉。最崩潰的時候,七八個人一起出錯,每一次群體變臉,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只要錯過一個節拍,整個舞蹈的節奏感就會崩塌。
「兩種藝術的表達方式不同,我們練了半年,失誤從未間斷。但我們還是選擇去冒險,只因為這個故事值得被完整講完。」方正華說,「年輕人站在國際舞台,不為求名次求穩,而是要敢表達。」
那些迅疾的變臉,不只是炫技,更是身份切換、歷史回溯與文化隱喻;那些武術動作,不是點綴,而是人物情緒和中國哲思的外化。方正華說,他希望借由這個故事,嘗試著詮釋中國文化中「大道無門」的哲理。
在最後一段舞蹈中,30名舞者排成順時針旋轉的圓陣,看似普通,卻暗藏玄機——這個隊形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卦象。
「很多國外觀眾其實並不完全懂我們埋的那些文化『彩蛋』,但依然看得很嗨,反響特別熱烈。」方正華說,不僅作品中令人興奮的「炸點」,能夠讓觀眾歡呼起來,甚至一些作者未曾預料的段落,也能讓現場觀眾激動興奮。
方正華說,那一刻他感受到,中國文化不需要「降維」講解,身體語言足以跨越文化隔閡。
「『非遺』最早也不是『非遺』,它們只是普通人的智慧,是大家自娛自樂、玩出來的東西。」方正華認為,他們的創作正是「熱愛的土壤上玩出新的東西」。
他相信,只要年輕人還能自得其樂,新的「非遺」就會不斷誕生——它可能藏在遊戲裡,藏在動畫裡,藏在街頭廣場的即興Battle(街舞對抗)裡。
海外觀眾對於中國街舞的熱情並未隨比賽結束而消散。他們的參賽視頻在YouTube上收穫大量海外網友好評,特別是川劇變臉與街舞融合的瞬間,強烈的視覺衝擊讓海外網友直呼震撼,團隊還因此受邀參加美國一檔綜藝節目,把這場來自中國的驚喜帶向更大的舞台。
未來,方正華還想把《蜀山劍氣》排成舞台劇,故事裡的中國哲思,還遠遠沒有講完。
「4分17秒太短了,我們想講的故事,才剛剛開始。」方正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