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積壓的畢業生數字 承鈺
與其糾結於中美貿易戰問題,當下內地人失業率,尤其是大學畢業生失業問題的緊迫性,似乎更為迫在眉睫。有人說,中國如今是這樣的一個國家:中學雜工擁有物理學碩士學位,清潔工擁有環境規劃資格,外賣員曾研讀哲學,來自著名學府清華大學的博士畢業生申請成為輔警。
前兩年全國的失業率被指在百分之五左右,但畢業生的失業率卻高達百分之二十左右,還未算上每年新增近一千二百萬名新畢業生。且不說內地生「畢業即失業」,在澳門的畢業生找工作也有困難。如今能找到工作已然不錯,薪金方面自然未必盡如人意。
難怪之前和一些正在供子女上大學的朋友聊起,當問及他們的子女是否即將回澳門工作時,他們總愛說,正常會讓子女繼續升學,至少讀完碩士再回來。他們表示:「澳門現在大學畢業生遍地都是,恐怕至少要達到碩士學歷才能找到好工作。」這是內卷?還是一種以升學來逃避面對社會工作、延後進入社會競爭模式呢?
反過來,很多年輕人似乎也看淡了一紙證書。他們認為,能夠在社會中獲取實際的工作經驗,哪怕工資不高,但也比很多只會在學校讀書的學生更勝一籌。而且,很多家長似乎不太能認清子女的專長,也不肯放手讓他們自行選擇,很多時候所選的科目其實與他們自身的能力、社會的需求存在落差,到頭來學非所用。即便找到工作,有的甚至畢業就等同失業,仍過着啃老的生活。這並非個別家庭的問題,將來也會成為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