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熟日常)四季如病 葉子飛
上週還裹着羽絨服在寒風中瑟瑟發抖,這週已經可以穿著短袖在烈日下汗流浹背。天氣預報像個不靠譜的人,昨天承諾的晴天,今天就能變成暴雨。這種天氣,不病一場,似乎都對不起這份變幻莫測。
自從疫情之後,我們對病這件事變得異常敏感。以前感冒發燒,隨便吃兩顆藥,蒙頭睡一覺就過去了。現在不行,非得翻出抗原試劑盒,像做科學實驗一樣,仔細研究自己到底中了甚麼招。
小時候生病是件值得高興的事。可以請假不上學,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媽媽會煮一碗熱粥,爸爸會陪我玩新買的玩具。現在病了,第一反應是焦慮——工作怎麼辦?家務誰來做?成年人的世界,連生病都變得奢侈。
尤其是過了三十歲,每次生病都像被生活提醒:你不再年輕了。以前通宵熬夜第二天照樣生龍活虎,現在少睡兩小時就能頭痛一整天。發燒時肌肉痠痛的感覺,和二十歲時完全不同,更像是一種從骨頭裏滲出來的疲憊。
疫情改變了我們對健康的認知。以前總覺得死亡很遙遠,現在知道它可能就藏在一個噴嚏裏。以前覺得醫院是別人的去處,現在明白每個人都是潛在的患者。這種覺醒不知是好是壞。我們變得更懂得保護自己,卻也活得更戰戰兢兢。
窗外的天氣又開始變臉,陽光被烏雲吞沒,風裏帶着濕氣。我摸了摸額頭,不確定是天氣太悶還是又開始發燒。藥箱裏的抗原試劑盒所剩無幾,猶豫着要不要再測一次。我們終於明白健康不是理所當然,而是需要小心翼翼維護的奢侈品。就像這善變的天氣,晴雨無常,我們能做的,只是在包裏永遠備一把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