籲各界合力護渠 亦提醒居民須為物業內樹木定檢 市署風季前做好疏渠護樹工作

 【特訊】踏入風雨季節,市政署已持續於各區疏通、維護下水道,重點加強水浸易發區域的排查,持續聯同相關部門對飲食場所及地盤等,開展聯合巡查,檢查隔濾設施並對違規情況作出檢控。於惡劣天氣下,市政署會啟動暴雨緊急應變機制,採取一系列應急措施加快排澇。呼籲社會各界合力保護渠網,保障渠道的正常運作。

 市政署優先處理水浸易發區域渠網,在日常巡查及渠網清理中,經常發現油脂凝固物及水泥砂漿等阻礙下水道,主要涉及食肆沒安裝合適隔油井或沒定期清理,令油脂凝固物阻塞下水道;地盤則將未經處理的污水或建築廢料排至公共渠網。市政署聯同相關部門持續巡查,第一季巡查飲食場所隔油井三百三十次,對違規食肆發出實況筆錄逾二十宗;巡查各區地盤一百五十次,發出實況筆錄約十宗。市政署呼籲市民及商號切勿將垃圾、油脂等物料傾倒至公共街渠;業界須加強清潔隔油井及地盤廢水過濾設備,切勿把水泥漿等建築廢料或油污排入公共下水道,另提醒地舖商戶切勿將紙皮、發泡膠箱等隨意於街道擺放,以免暴雨期間因沖積堵塞渠口,影響渠道的正常排放效能。

 於風雨季來臨前,市政署對低窪地區及曾出現水浸的地點進行排查,清理疏通區內下水道、雨水集水井、明渠等設施,並加強監察及清理各主要排雨水泵站等。今年一至三月完成清理下道逾五點五萬米、清理雨水井超過二千五百次,完成約九千米下水道CCTV影像記錄及分析。

 當颱風或暴雨即將影響本澳,會優先巡查及疏通低窪易水浸地區之排水設施。若氣象局發出黃色暴雨或以上信號時,市政署會啟動暴雨緊急應變小組機制,按實時海潮高低,利用遠程端開動泵抽排雨水,派員巡查雨水泵房運作,按情況調控水泵以加快排澇。八號颱風或暴雨信號期間,市政署會於各主要雨水排澇泵站派員全程駐守,派出外判緊急清渠人員協助於全澳各區進行巡查及緊急疏通工作;颱風過後亦會集中人力及外判資源,重點疏理出現水浸區域的下水道。

 目前「筷子基北灣雨水泵站」工程有序進行,料今年七月完成施工並進入調試階段,正式運作後將可聯動林茂雨水泵站系統,強化區內整體排雨水能力;另外,市政署亦已分階段開展氹仔舊城區排水改善計劃,首階段東亞運大馬路雨水泵站建造工程已招標,新雨水泵站將加大排水效能,紓緩區內水浸情況。

 又:本澳即將進入風雨頻發季節,市政署樹木養護人員按樹木巡查機制檢查及養護各區樹木,有序安排對枝條過密的樹木進行疏剪,加固樹木支撐架,針對健康狀況下滑及結構有缺陷的樹木進行複檢,並且陸續移除被評定具安全風險及患褐根病的樹木,今年首季已跟進及修剪約六千株樹木。另外,亦提醒居民須為其物業內的樹木進行定期檢查及修剪,以免發生斷枝或倒塌意外。

 市政署樹木護理人員持續對本澳樹木進行巡查及護理,對樹木的整體健康狀況、結構穩定性、生長趨勢、立地條件及公共安全等多項因素綜合評估。如發現結構異常的樹木會進一步使用樹木儀器檢測,並按照樹木狀況安排修剪、施藥等護養工作。如發現一些感染褐根病、長勢持續衰弱或已枯萎等,具較高折斷或倒塌風險的樹木,經救治無效後則會安排移除。避免因樹木倒塌而造成人命傷亡及財產損失。施工期間會佔用部份行車通道,市民宜體諒和留意相關路段的臨時交通管制安排,避免進入圍封範圍,慎防發生意外。

 為保障公眾安全,在八號或以上颱風信號懸掛期間,市政署轄下綠化及休憩設施暫停開放。市政署會安排人員候營,在安全情況下處理緊急情況;在八號颱風除下後,會透過分區巡查機制,迅速巡視公共地方以掌握樹木受損程度,優先處理全澳各條主幹道的塌樹或截斷枝條,盡快開通道路,以減低對公眾及車輛通行的影響。

 在改掛三號風球後,市政署會對相關綠化及休憩設施進行巡查及評估,因應受損情況作出應急處理,期間場所仍未能對外開放,公眾應遵循現場告示切勿闖入圍封區域,保障自身安全。經分析及評估後,因應公園、休憩區、步行徑和遛狗區等設施的安全狀況,分維持正常開放、局部開放及暫停開放三個等級,有關開放清單會於市政署網頁www.iam.gov.mo及澳門自然網https://nature.iam.gov.mo 公佈,以便公眾查閱。

 市政署呼籲居民為其物業內的樹木進行定期檢查及修剪,留意樹木生長狀況,以免發生意外。另外,公眾日常若有發現樹木異常,可致電市政署市民服務熱線二八三三七六七六或透過「市政在線」https://app.iam.gov.mo/iamconnect 反映。

 另:位於荷蘭園大馬路一株古樟樹(編號五三九)早年被診斷感染褐根病,市政署持續聯同廣州市林業和園林科學研究院專家為古樹進行檢查監察,並按專家建議採取病蟲害防治、施肥施藥及修剪控高等養護及救治措施,惟古樹生長狀況未見改善並已枯萎。為保障公眾安全,於四月二十六日移除該樹,同步安排回覆行人道鋪面。

 市政署持續監察全澳古樹名木的生長情況,並呼籲公眾日常留意身邊樹木,如發現樹木生長及健康情況異常,可透過「市政在線」或致電市民服務熱線二八三三六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