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燈光的映照下,高聳的煙囪與巍峨的高爐披上璀璨的外衣,鋼鐵與光影交織勾勒出一幅頗具視覺衝擊力的工業美學畫卷……今年的「五‧一」假期,當華燈初上,浙江杭州大運河杭鋼公園便開啟「夜間秀場」,吸引遊客和攝影愛好者紛至沓來。
這裡原是「浙江鋼鐵搖籃」——1958年2月,浙江鋼鐵廠於一號高爐煉出了第一爐鐵水。2015年12月,鋼鐵廠結束流水線上最後一道工序,鋼花熄滅,成為一處工業遺存。
浙江有著不少工業遺存,它們既是城市更新發展、重新規劃的產物,也是城市記憶的重要承載。近年來,浙江的工業遺存正逐漸重新進入人們視野,一度已無人問津的老廠房、舊高爐經過設計「煥新」,已從「積灰」到「吸金〕,從沉睡的「工業鏽帶」變身活躍的「城市秀帶」,吸引著五湖四海的遊客,成為推動旅遊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來自葡萄牙的白立奧(Jorge Eurico Abrantes Palhau)在杭州生活多年,趁著假期特地來大運河杭鋼公園「放空」。他說,「這裡的一些工業老建築經過保留和改造,呈現出獨特而迷人的風格。」
杭州市商旅運河集團辰祥公司總經理章進介紹,杭鋼公園園區的改造秉持「修舊如舊」理念,通過新建的鏽紅混凝土建築與遺存建築串聯出「新系統」,實現工業遺存、運河工業文化和杭州山水文化的有機融合,在一號高爐房舊址基礎上,精心打造了集文化體驗、休閑娛樂、餐飲消費於一體的複合空間,力求實現對杭鋼工業遺存的「在地性」保護與重構。
章進說,大運河杭鋼公園公共空間正式對公眾開放一年來,在4.5萬平方米的草坪上已舉辦多場大型音樂節;每逢假期,在草坪露營的市民更是絡繹不絕。
在浙江舟山,一座舊船廠改造成舟山美術館,因為保留了船塢、廠房框架等諸多工業遺跡而獨具特色。「在網上看到推薦後,我專程帶孩子來看看。工業遺跡與藝術氛圍在這裡交融,不僅拍照很出片,還能讓孩子了解工業文明,增長見識。」遊客沈家易說。
在浙江各地,工業遺存紛紛「換顔」展新姿:寧波和豐紗廠從近代紡織業代表蛻變為匯聚文創企業的和豐創意廣場,成為城市創新發展新引擎和市民休閑的重要場所;衢州巨化電石工業遺址將化工產業記憶融入旅遊元素,吸引遊客探尋工業歷史;溫州礬礦工業旅遊區依託600餘年明礬採煉底蘊,轉型為工業遺產展示與文旅體驗並重的熱門打卡地……
在保留工業記憶符號的基礎上,人們希望通過對這些遺存進行改造,為城市文化、科技消費形成新風尚及實現產業升級提供新的方向和空間,進而探索產商深度融合及城市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新路徑。◇(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