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熟日常)煮飯  吃貨

座機響起,正在趕路的母親來電,說行程有所延誤,喚我洗米煮飯。小時候第一件能在廚房裏分擔的事,便是煮白米飯。調整站姿,軀體微微後傾,雙手施力拖出米缸,那個貼有常滿的紅色塑膠桶越沉,日子過得越是安穩。量杯連同紅包插在米粒之間,孩童的頑性是想要伸手把玩,但糧食不可褻,只好繼續安份地量米。

洗米則是場大考。為了要保護飯鍋內膽的塗層,洗米時必須另以膠盆代替,膠盆不大,水流不能過急,米糧珍貴,所以淘洗的時候得要留神;順時針三圈,逆時針三圈,水花濺了又散,盆裏的米粒在轉動,過後又回到了原位,水濁了,白米就乾淨。乾淨的白米進入飯鍋,乳白色的洗米水則去滋養綠植,殊途同歸,都是養份,都珍貴。

再次擦拭飯鍋內膽的底部,打開電源,檢查水位,蓋上。有了電器的幫助,煮飯只需動動指尖,再複雜的按鈕都比燒柴生火便捷,待提示音一響,白米飯就能出鍋。煮飯簡單,小孩也能勝任,於是學會煮飯的小孩想要嘗試做菜,搬來砧板,拿起菜刀,端鍋,掌勺,蒸炒煎煮,燜燉炸焗,花巧的技藝越學越多,懂得討好,也懂得賣弄;有天,費盡心思煮了一桌子的菜,堆滿了盤盤碟碟,正要起筷時,才發現飯鍋空着。洗米煮飯,明明是件簡單的事,偏偏沉迷於做菜的我記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