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好這顆心)學習做聖賢與天命無關  星雲大師 劉長樂

長樂先生:也許人的聰明是可以遺傳的,但是知識與智慧是絕對不會遺傳的。文明傳承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就是讀書,而讀書人則必定是社會的中堅力量。

一個很著名的例子就是晚清時期的曾國藩集團。晚清中興三名臣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都是書生,他們統領的湘軍幹部中,書生的比例佔到59%。三名臣都是四十多歲才出山掌權帶兵,從未打過仗,但是,他們一旦站上相應的高度,立刻大放異彩,在指揮才能和帶兵手段上,都遠遠超過了同時代的職業軍人,在朝廷無人可用的危難之時,挽狂瀾於既倒,成為穩定政局的中流砥柱。

曾國藩的天資應該說只是中人之資,身體不好,待人拙誠,做事有畏首畏尾的毛病;在理學造詣上,梁啟超說他不可能有很高的建樹;在軍事指揮上,他缺乏在第一線指揮的才能,一生中指揮的戰鬥都以失敗告終,但曾國藩卻以「立德、立言、立功」而譽滿天下。這是為甚麼呢?他的秘籍就是書,他認為一切學問「論其原皆聖道所存」,必須向故紙堆中討藥方,通過「詳覽前史,求經世之學」。湘軍的建軍與作戰,都是從歷史戰例中學習經驗。比如湘軍的編制和領導體系就是從戚繼光那裏學來的。湘軍的核心理念:忠義血性,來自書生對軍隊職能的深刻理解。曾國藩還在選拔人才、創建軍隊政治工作方面多有建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