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學年即將結束,雖然還有延展週需要上學,但回到七月不必熬夜、也不必早起的日子,孩子自然是高興的,甚至要求我讓她好好睡覺,這或許是她這一學年最大的願望吧。
回顧這學年,孩子上學期的努力程度似乎不及下學期,下學期的她變得更加用功,甚至試過早上四時半起床溫習的,而每天早上五時多起床已成了習慣。用她的話來說,她是在和自己的上學期比,這是她對自己的要求之一。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小時候,老師教我們要珍惜光陰,但那時總覺得時光並沒有如今過得那麼快。我們明明還在工農業時期,轉眼卻已進入AI時代。孩子的學習和考試量仍然與我小時候無異,甚至更多。這讓孩子感到讀書時間緊張,除了上學、放學溫習、做報告和功課,幾乎沒有其他的時間,連最喜歡的畫畫和鋼琴也要暫停。這使得孩子時常希望一天能有二十六小時,這是一種對時間延長的渴望,希望能有更多時間來支配不足夠的學習時間。
在試卷也受到AI影響的世代,孩子要溫習的甚至課本上都沒有,太泛的溫習範圍如同大海撈針般,這是這個時代學子們的焦慮,這也是這個時代做教育的賦予學子的難題。如果我們理解現代孩子每天花十多個小時進行各種瞬間被淘汰的硬知識學習,那是在浪費青少年兒童的光陰,而這一點大人們卻不以為然。激發孩子的自主學習動機,有效整合知識以解決學習困難,這一切都體現了教學的智慧。因此,許多歐美先進國家願意投入更多時間和空間進行各類人文精神教育,而非亞洲國家的填鴨式教育。
教育是否應該決心改革?教育管理者和教育政策制定者在AI時代是否需要深思?作為家長,我期待新的教育願景和改革制度。雖然澳門的學校也在進行多元評核,但這種評核仍然是治標不治本,分數為上的評核依然居主導地位。而輔助的報告和小組作業卻常常使學生之間的友誼崩潰,平時分則更成為學生要討好老師的理由,當然這並不是「一竹篙打一船人」。
未來,AI無可避免地將取代人類部分的工作,但有些工作是無法被取代的,那便是人類的思考。教育者應該思考「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看風景如此,對待學生又何嘗不是?用欣賞的眼光思考和看待每位學生,給予他們積極的評價,學生在老師的鼓勵和信任中將變得更加優秀,這也是家長對教學主導者下學年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