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行隧見聞  圖文/珠珠

 在松山隧道靠二龍喉公園的一側,有一條2022年10月1日才正式啟用的行人隧道。這也是第二條貫穿松山的行人專用隧道。

 松山行人隧道的北端,既可從魯彌士主教幼稚園邊上進入,也可從二龍喉公園裡拐入。隧道南端有兩組行人天橋,一組連接馬六甲街,一組接駁回力和皇家金堡之間的人行道。

 這條在新冠疫情期間動工和建成的隧道,極大的方便了新口岸區與高士德區之間居民的往來,把原先需繞行1100米的路程,縮短到400米。因為隧道的全天候開放,也促使二龍喉公園24小時開放。

 筆者是在很偶然的情況下踏足隧道的,因為之前沒有留意到相關新聞報道,完全不知道那裡開挖了一個隧道。甫一走入,驚訝中帶驚喜。洞壁光潔直平,色彩明朗,空氣清新。自然之光與燈火交熾,更顯柔和高雅,充足的光線,讓人一目了然,一鏡到底,。

 隧道內雖有多段雙向擺渡電梯,但從紅街市買餸回新口岸的老人,推嬰兒車的婦女,用雨傘當拐杖邊聊天邊走的兩位阿爺,溜狗的阿姨,還有運動之後把襯衣繫在腰間的年青人,都不去搭乘電梯,而是選擇徒步。這和修建此隧道的初衷可謂一脈相承。早在十幾年前初提出建議之時,目的就是要緩解交通擠塞的壓力,鼓勵居民更多步行出行。總之,要以行人為本。既讓跨此區域的居民得到鍛煉,沿途又能遮陽擋雨,安然出行。由此看來,這目標是達到了。

 據說,隧道內還有通往松山地厘古工程師馬路(即松山馬路)的升降機。因為我走得匆忙,沒有留意到。如是,則行人可從隧道直通東望洋山頂,俯瞰整個澳門半島風光,並打卡世遺景點東望洋炮台、聖母雪地殿教堂,以及遠東第一座現代燈塔——東望洋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