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者何人)庭前柏樹子  李蕭錕

泐潭靈澈禪師也為這公案寫了一首詩:

因僧問我西來意,我話居山七八年。

草履祇裁三箇耳,麻衣曾補兩番肩。

東庵每見西庵雪,下澗常流上澗泉。

半夜白雲消散後,一輪明月到窗前。

泐潭禪師認鶯趙州柏樹子的答話不具深義,不必依此求解索意,而應如趙州所得法要──「平常心是道」,飢來喫飯,睏即眠,所以,泐潭詩中「居山七八年」,「草履裁三耳」,及「麻衣補雨番」等,都是平常生活尋常所見,以平常心面對平常生活便是,「庭前柏樹子」亦是平常景物,以平常心對平常柏樹子便能見道。 而「東庵每見西庵雪,下澗長流上澗泉。」乃以東庵比喻東土中華,西庵比喻西方天竺,言東土所悟之道,與西方天竺無殊;上澗是古,下澗是今,古今之道無別無異,後句「半夜白雲消散後,一輪明月到窗前。」白雲喻「煩惱」,明月喻自性」,待到夜半白雪散去之後,明月自現;心中無明煩惱除去之後,你的佛性自然顯現,言語喻說,均為無益,不必勞心費刀,去參「庭前柏樹子」啊!(下)◇